[实用新型]有创无创两用肛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1952.8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5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徐好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管 引流 贴片 上端 引流孔 无创 有创 本实用新型 侧壁 肛管 通孔 下端 可拆卸连接 固定效果 患者皮肤 密封连接 可粘贴 穿设 外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创无创两用肛管,包括上引流管、下引流管、可粘贴于患者皮肤上的贴片、以及设于贴片下侧的引流套,所述贴片上设有引流孔且引流孔的直径不大于引流套上端的直径,所述下引流管上端穿设于所述引流套中,且引流套下端与下引流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上引流管下端通过所述引流孔与所述下引流管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引流管位于所述贴片上方的部分于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引流管位于所述引流套内的部分于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固定效果好、可有创无创两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创无创两用肛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肛管结构较为简单,仅为一根内径12mm左右的软管,软管头部插入患者肛门内,尾部置于收集瓶内,从而实现大便的引流。这种肛管固定效果较差,容易脱出,对于肛门松弛的患者,留置效果较差,大便容易从肛门旁边流出,产生污染;同时软管容易从收集瓶内脱出,也会造成污染,敞开式的收集瓶也不利于后续处理。部分改进的肛管在头部设置有气囊,插入肛门后通过对气囊充气进行固定,虽然固定效果得到改善,但是气囊容易对患者直肠造成伤害。部分特殊的患者(例如行直肠或肛门手术,或存在病变等)不能插肛管,大便失禁极易造成失禁性皮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可应用于不能插管患者的有创无创两用肛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创无创两用肛管,包括上引流管、下引流管、可粘贴于患者皮肤上的贴片、以及设于贴片下侧的引流套,所述贴片上设有引流孔且引流孔的直径不大于引流套上端的直径,所述下引流管上端穿设于所述引流套中,且引流套下端与下引流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上引流管下端通过所述引流孔与所述下引流管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引流管位于所述贴片上方的部分于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引流管位于所述引流套内的部分于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引流管下方还设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与所述下引流管下端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引流管与所述下引流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延长管与所述下引流管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套为锥形套且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孔的底部与所述引流套的内壁相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孔与所述上引流管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片上设有两个缺口部,两个所述缺口部相对布置于所述引流孔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管下方设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上设有开口并通过开口与延长管可拆卸连接,收集器侧壁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开口的第一封口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器上配设有固定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器顶部设有排气口,收集器侧壁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排气口的第二封口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1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胆外科用球囊扩张导管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血管流转鞘管和流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