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机械自动拉角度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2718.7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2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火根;潘春红;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14 | 分类号: | D04B21/14;D04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控制辊 下层 固定支架 角度补偿装置 新型机械 本实用新型 并列设置 角度偏差 有效解决 轴承固定 布面 拉幅 针织 松弛 上层 替代 积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机械自动拉角度补偿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下层张力控制辊,所述下层张力控制辊包括第一下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所述第一下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并列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下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下层张力控制辊的上方设有上层张力控制辊。相对于现有技术,该装置能够替代人工手工拉布处理,有效解决针织和拉幅送布过程中二边积累松弛布面而导致的角度偏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机械自动拉角度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二次成型双轴向玻璃纤维织物编织过程中,2层单向布以±45°交叉拉幅二次缝编。但是双层单向布交叉拉幅输送时,因布面张力不均,两端布面出现松弛的情况而导致存在角度偏差,门幅为2700mm的织物角度偏差达5-12°,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对此,安排2人手工进行拉送,处理织物两端积累的松弛布面,但是这也只能缓解角度偏差程度,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手工拉送,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替代人工手工拉布处理,有效解决针织和拉幅送布过程中二边积累松弛布面而导致的角度偏差的新型机械自动拉角度补偿装置,是本实用新型要决解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人工手工拉布处理,有效解决针织和拉幅送布过程中二边积累松弛布面而导致的角度偏差的新型机械自动拉角度补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自动拉角度补偿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下层张力控制辊,所述下层张力控制辊包括第一下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所述第一下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并列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下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下层张力控制辊的上方设有上层张力控制辊,所述上层张力控制辊包括第一上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上层张力控制辊,所述第二上层张力控制辊安装在第一上层张力控制辊的上端,所述第一上层张力控制辊和第二上层张力控制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下层张力控制辊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上层张力控制辊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层张力控制辊的后端还设有织物传送带轴,所述织物传送带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织物传送带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咬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织物传送带轴的两端设有第一气缸升降式装置,所述织物传送带轴的表面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上设有凸起,所述上层张力控制辊的两端也设有第二气缸升降式装置。
进一步,所述凸起为颗粒状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升降式装置和所述第二气缸升降式装置均设有气压调节阀和气压阀门。
进一步,所述上层张力控制辊的下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张力控制短棍,所述下层张力控制辊的下端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张力控制短棍。
进一步,所述上层张力控制辊的一端设有第二橡胶层,所述下层张力控制辊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橡胶层。
进一步,所述第二橡胶层和第三橡胶层的上表面均设有颗粒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2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暖双面针织面料
- 下一篇:一种可以防止皱褶的经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