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热失控自动冷却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3462.1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5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荣;杨赟;陈施晨;周钰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H01M10/633;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68;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模块 新能源汽车 降温装置 热失控 自动冷却 本实用新型 温度监测 液体循环 冷却降温效果 锂电池模块 财产损失 电池冷却 辅助装置 人员伤亡 三级冷却 温度判断 多米诺 锂电池 升高 | ||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热失控自动冷却降温装置涉及电池冷却降温装置,尤其是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热失控的自动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液体循环降温部分、温度监测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装置部分;温度监测部分和液体循环降温部分分别与控制部分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和冷却降温效果良好等优点。能够在锂电池温度升高的时候,进行温度判断,对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采取三级冷却降温,避免锂离子电池模块由于其自身温度的不断升高,导致锂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形成多米诺效应,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热失控自动冷却降温装置涉及电池冷却降温装置,尤其是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热失控的自动冷却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工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的电子设备,并逐渐的走向规模化、集成化,而频繁的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事故仍然制约着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组,如果发生火灾爆炸,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比锂离子电池单体严重得多,主要归因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传播,会产生多米诺效应。
当今社会,锂离子电池模块由于具有传输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低自放电率、无记忆效应等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然而,锂离子电池模块热失控导致的事故却屡见不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充电桩和汽车自燃。因此,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并且已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热失控自动冷却降温装置,该装置提供三级冷却降温,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热失控初期进行冷却,避免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热失控自动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液体循环降温部分、温度监测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装置部分;温度监测部分和液体循环降温部分分别与控制部分相连;
液体循环降温部分包括铜管、启动泵和液冷部件,液冷部件采用液氮及水罐,启动泵包括第一启动泵和第二启动泵,第一启动泵与第二启动泵之间通过三通管相连后,经过液冷部件与锂离子电池模块相连;
温度监测部分由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组成;控制部分由单片机、管脚接口、单点开关和电线组成;辅助装置部分由定值电阻、晶振、陶瓷电容、电位器以及电源接口组成;管脚接口与单片机相接;温度传感器与管脚接口相接;热电偶与管脚接口相接;第一启动泵和第二启动泵分别与管脚接口相接;陶瓷电容经晶振与单片机相连,陶瓷电容的另一端与单点开关相连。
所述管脚接口为USB接口,为单片机与外界相接提供接口。
所述单片机采用MSC-51型单片机。
所述液冷部件与锂离子电池模块之间通过铜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时,由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得来自锂离子电池模块正极方向的温度,经与单片机管脚接口相接,经线路将信号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温度判断,其中热电偶用于测得来自铜管表面的温度,经与单片机管脚接口相接,经线路将信号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温度判断,启动泵同时也经线路与进行温度判断的单片机相连。管脚接口经线路与MSC-51型单片机相接,陶瓷电容经晶振与MSC-51型单片机相接,另端与单点开关相连。
具体工作过程:
1)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得来自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模块正极的温度,经单片机管脚接口将信号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温度判断,启动第一启动泵,执行水循环降温;
2)热电偶测得来自铜管管壁的温度,经单片机管脚接口将该温度信号传至单片机中进行温度判断,关闭第一启动泵,同时启动第二启动泵,执行液氮迅速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3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储能电池组用脉冲式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