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一次性鼻胃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6959.9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8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索晋柳;刘会范;齐艳;左书强;徐海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葛鹏飞;韩鹏程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引流器 鼻胃管 支路 一次性鼻胃管 本实用新型 导管固定 刻度标识 输液接头 软管 密闭 鼻贴 连通 底角 单向充气阀 两位三通阀 充气管路 末端连接 引流软管 圆形端头 交汇处 指示片 斜线 侧壁 侧孔 顶壁 固连 螺接 下端 液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一次性鼻胃管装置,包括前端为带有侧孔的圆形端头的鼻胃管本体,鼻胃管本体的末端连接有柔性负压引流器,鼻胃管本体上设置有鼻贴,鼻贴下方设置有导管固定贴,导管固定贴下方的鼻胃管本体为记忆软管,记忆软管的下端连通有Y型接头;Y型接头一支路端部设置有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另一支路端部与负压引流器的引流软管螺接固连,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上方的Y型接头支路上设置有感温指示片,Y型接头的两支路交汇处设置有两位三通阀;负压引流器的顶壁上连通有带单向充气阀的充气管路,负压引流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其一底角处设置有液面对照斜线和第二刻度标识。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一次性鼻胃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学临床领域中,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患者、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的患者)、不能张口进食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拒绝进食的患者(如精神病患者)、早产婴儿及病情危重患者,可使用一次性鼻胃管进行鼻饲,通过鼻胃管注入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同时也可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胃肠减压。
现有的一次性鼻胃管均为硬度适中的长导管,导管前端为钝化的圆形端头,有侧孔,导管末端可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导管直接经患者的一侧鼻孔插入至胃部,部分胃管有导丝内芯;胃管有单腔和双腔两种,使用鼻贴进行固定,鼻饲时使用注食器直接从管内注入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胃肠减压时导管末端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胃内容物的引流外排。
该种结构的一次性鼻胃管结构较为简单,固定不牢固,仅在患者鼻部通过鼻贴进行固定,常常会因鼻部分泌的油脂而导致鼻贴松动脱落,易造成脱管;另外,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与鼻胃管的连接采用较为简单的插拔式接口,使得连接不紧密,易断开;并且柔性材质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有褶皱,可压缩至扁平状,充盈至自然状态下仍有部分褶皱,影响引流液的准确计量;且当引流量较小时负压引流器上的刻度也无法准确计量,只能依靠目测,存在误差;同时,现有的一次性鼻胃管无法监测注入的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温度(鼻饲液的温度一般要求38~40℃之间),当注射的液体温度过低时,容易造成患者胃部不适,当注射的液体温度过高时,易烫伤患者的胃部黏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医用一次性鼻胃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一次性鼻胃管装置,包括鼻胃管本体,所述鼻胃管本体的前端为带有侧孔的圆形端头,在鼻胃管本体上与人体鼻部相对应处设置有鼻贴,在鼻胃管本体的末端连接有柔性负压引流器;所述鼻贴下方的所述鼻胃管本体上设置有导管固定贴,位于所述导管固定贴下方的鼻胃管本体为记忆软管,所述记忆软管的下端连通有Y型接头;所述Y型接头的一支路端部设置有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其另一支路端部与所述负压引流器的引流软管螺接固连,位于所述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上方的Y型接头支路上贴壁设置有感温指示片,在Y型接头的两支路交汇处设置有两位三通阀;所述负压引流器的顶壁上连通有充气管路,所述充气管路上设置有单向充气阀,在负压引流器的侧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在负压引流器的一底角处设置有液面对照斜线,自所述液面对照斜线到负压引流器该底角之间的垂直距离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
所述导管固定贴包括沿所述鼻胃管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固定带,在所述条形固定带的一侧长边上固连有C型粘带,所述C型粘带与所述条形固定带合围成中部的穿孔,与所述穿孔对应的条形固定带另一侧长边上固连有水平向外延伸的条形穿带,在所述C型粘带和所述条形穿带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条形固定带端设置有带覆膜的粘接部。
在所述记忆软管的外壁上包覆有柔性棉质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6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