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的纱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8675.3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1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周舒蒙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静脉内瘘 布层 纱布 本实用新型 面纱 表面纱布 纱布结构 压迫止血 压迫带 粘贴 加压 长方体结构 上表面中心 固定相连 圆形凹槽 止血 海绵层 扣子 适配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的纱布结构,主要包括纱布主体和粘贴部分,所述纱布主体为长方体结构,由表面纱布层、底面纱布层,以及固定于表面纱布和底面纱布层之间的海绵层构成;所述纱布主体的上表面中心设有圆形的凹槽,凹槽与动静脉内瘘压迫带相适配;所述粘贴部分设于底面纱布层上,且与底面纱布层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纱布上设圆形凹槽,用动静脉内瘘压迫带(带扣子一端)加压于其上,可保证加压的稳定性,不会压偏,容易止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液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的纱布结构。
背景技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病人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国内外将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动静脉内瘘患者每次透析时均需进行穿刺,保证透析充分性。透析完成后,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由于动静脉内楼的压力较大,临床上目前采取的压迫方法包括以下三步:拔针后先粘贴创口贴(又称苯扎氯铵贴);再将医用纱布三折后压于创口贴上;最后用动静脉内瘘压迫带加压于纱布上。
上述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护士的操作时间长;2、苯扎氯铵帖不透气,若粘贴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细菌的继发感染;3、三折后的纱布由于每个人的操作手法均不相同,导致其不稳定,容易偏离穿刺点,造成渗血;4、纱布经过带手套的手三折后,容易造成污染,从而感染穿刺点。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用于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的纱布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的纱布结构,主要包括纱布主体和粘贴部分,所述纱布主体为长方体结构,由表面纱布层、底面纱布层,以及固定于表面纱布和底面纱布层之间的海绵层构成;所述纱布主体的上表面中心设有圆形的凹槽,凹槽与动静脉内瘘压迫带相适配;所述粘贴部分设于底面纱布层上,且与底面纱布层固定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粘贴部分包括双面粘贴条,双面粘贴条的上表面与纱布主体的底部粘贴,双面粘贴条的下表面包覆有保护膜。
按上述方案,在凹槽下方的双面粘贴条下表面中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隔离层、吸水层和药物层。
按上述方案,保护膜设有接口。
按上述方案,所述保护膜为PVC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纱布上设圆形凹槽,用动静脉内瘘压迫带(带扣子一端)加压于其上,可保证加压的稳定性,不会压偏,容易止血;
2、纱布下粘贴有创可贴,与传统的分散式结构相比,两者的组合可为护士的临床工作节省更多时间,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本实用新型每两片单独包装,避免了创口感染(针眼处),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健康;
4、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创口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纱布主体;2、凹槽;3、粘贴部分;4、粘贴条;5、隔离层;6、吸水层;7、药物层;8、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未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8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意外散开的绷带卷
- 下一篇:一种驻极体式泡沫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