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监测器室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00727.6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8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颖平;刘春燕;宜帆;冯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医科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艳江;董敏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器 | ||
本文中所论述的是一种监测器室,该监测器室配置成在放射治疗系统中对放射治疗剂量进行监测。该监测器室的实施方式包括非磁性的室本体、对室本体进行气密密封的盖和至少一个馈通件,至少一个馈通件容纳有用以在室本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导电信号的信号引脚。室本体可以由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的“316级”不锈钢制成。馈通件可以使用陶瓷绝缘体与室本体电绝缘。因此,馈通件和陶瓷绝缘体可以通过使用科瓦合金而被钎焊至室本体上。
技术领域
本文总体上但非限制性的涉及用于对施加到人或动物受试者的放射治疗剂量进行监测的剂量监测器单元。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用于对哺乳动物(例如人和动物)的组织中的癌症和其他疾病进行治疗。示例性放射治疗是使用直线加速器(Linac)提供的,由此通过高能粒子(例如,电子、光子、离子等)对目标(例如,肿瘤)进行辐射。在常规基于Linac的放射治疗中,多个放射束从不同角度指向目标。
医用Linac通常包括可以产生电子束的热离子静电电子枪,以及用以将电子束加速到兆电子伏特(MeV)能量的一系列联接的共振射频腔。已加速的电子束与靶材(例如,钨)碰撞。在靶材中,电子束的大部分动能转化为热,并且小部分能量以x射线光子的形式发射,也称为轫致辐射光子射束。由于此时电子的速度,因此轫致辐射的产生将是各向异性的并且主要向前投射。跟随靶材,放射剂量计(也称为剂量监测器)——比如填充有在辐射作用下可以被电离的气体的离子室——可以对射束的剂量率、积分剂量和照射野对称性进行监测。这是为了防止不符合预期治疗方案的放射和放射束的过量使用。
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MR-Linac)是一种将Linac放射治疗与诊断级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组合的放射治疗系统。MR-Linac使得能够进行室内MRI用于解剖和生理治疗适应和反应监测,并且有可能利用实时可视化和目标追踪来减小治疗范围。剂量监测器可以包括气密密封的监测器壳体。由于监测器壳体经常暴露于(例如,由MRI扫描仪提供的)强磁场,监测器壳体的合理设计和制造对于确保剂量监测器在磁场中的正常运行是重要的,以便实现所需的轫致辐射的产生和可靠的放射治疗剂量的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了与常规的剂量监测器室相关的若干挑战。通常,监测器室与盖被焊接以形成气密密封的壳体。常规地,铝已经被使用来形成监测器室和盖。虽然铝为非磁性材料,但铝的焊接性能较差。由于铝将热量从焊接区域迅速地转移出去,因此使用铝建立焊接熔池比使用其他金属比如钢需要的能量更多。过多的热量输入可能导致烧穿或翘曲。利用铝会在焊接结束时形成凹坑。如果凹坑没有被填充,凹坑会产生可能导致开裂的应力点。可能存在熔合不良或过焊以及不良的焊缝外观等其他问题。因此,对于铝而言,其差的焊接性能可能极大地限制了在制造剂量监测器室中铝的使用。
本文对不满足具有所需的焊接性能的气密且非磁性监测器室的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描述。监测器室的实施方式包括由非磁性不锈钢比如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的“316级”不锈钢制成的室本体。示例性监测器室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馈通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馈通件包括用于传导电信号比如电离电流的信号引脚。在一些实例中,可以使用绝缘体将信号引脚与室本体电绝缘。本文还对用于将绝缘体与监测器室接合以提供监测器室的气密内部的材料和设计进行了描述。其他实施方式包括用以形成室本体的非磁性抗辐射塑料。与常规的监测器室(例如,基于铝的室)相比,本文中所描述的监测器室可以提供剂量室内所需的气密环境,并改善 MR-Linac系统中的监测器室的耐久性和剂量监测的可靠性。
示例1为一种监测器室,该监测器室配置成对放射治疗剂量进行监测,该监测器室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室本体;定尺寸和定形状成对室本体进行气密密封的盖;以及附着至室本体的表面的馈通件。馈通件容纳有信号引脚,信号引脚配置成穿过所述表面在室本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导电信号。馈通件包括用以使信号引脚与室本体电绝缘的绝缘体。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可选地包括,用以形成室本体的非磁性材料包括316级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医科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医科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0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总线枪锁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保持长期药性的药贴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