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恒温扩增反应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02049.7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3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杰;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0;C12Q1/6844;C12Q1/6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扩增 恒温扩增 检测装置 分析仪 核酸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 安装控制器 核酸分析仪 全程自动化 电源连接 核酸样本 技术门槛 连续检测 医学检验 控制器 密封盖 检测 基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恒温扩增反应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涉及医学检验技术领域。所述全自动核酸分析仪,包括核酸提取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核酸提取装置和检测装置相连并设有密封盖,检测装置一侧安装控制器并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恒温扩增反应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其可实现核酸样本的连续检测,不受检测批次的影响,检测过程全程自动化,可降低技术门槛,有利于此技术向基层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恒温扩增反应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
背景技术
核酸(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代表生命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元,核酸检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先进的生物检测,相比传统的形态学检测、细胞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更具灵敏性、特异性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核酸检测广泛应用于肝炎、艾滋等重大传染病;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多基因相关的慢性病检测和诊断。核酸检测包括定性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PCR,QPCR),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可实现基因定性、定量检测。分子杂交、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等检测,而这些技术的前提是实现靶基因的扩增,只有实现靶基因扩增后才能进行相应检测。
此外,核酸检测需有高效和高纯度的核酸提取方法。现有的核酸提取基本上是采用磁珠法,运用纳米技术对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改良和表面修饰后,制备成超顺磁性氧化硅纳米磁珠。这种磁珠能在微观界面上与核酸分子特异性地识别和高效结合。利用氧化硅纳米微球的超顺磁性,在Chaotropic盐(盐酸胍、异硫氰酸胍等)和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从血液、动物组织、食品、病原微生物等样本中的DNA和RNA分离出来,可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断、输血安全、法医学鉴定、核酸样品建库、环境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种领域。
目前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主要依赖于三个温度不断循环的传统PCR技术,此技术只能分批次进行,在扩增反应运行的时候很难添加其它检测样本,同时核酸提取的方法也因PCR技术的影响都是成批次提取,因此现有技术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基于三个温度变化的传统PCR方法在检测的时候无法连续进样,对检测标本的批次有限制,不能实现自动化连续检测,不符合临床标本的检测的需求。
2.传统PCR方法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而且需实现温度精确的升降控制,因此对要求设备有较高精度,故设备相对昂贵,不利于技术推广。
3.传统PCR检测方法中温度变化对酶的性能有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的活性不断下降,影响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进行核酸检测的生物样本存在多样性,同时因检测目的不同所需要的靶标也不同,有些反应模板需要DNA而有些则需要RNA,不同的样本及提取DNA或RNA的方法均不相同,而目前市场上的核酸提取产品均采用批量提取的方法,即每次提取多个同类型标本,或只能分别提取DNA或RNA,因此对整个检测反应的速度有限制。
5.传统PCR技术涉及环节较多,需要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才能保证检验结果质量,因此技术门槛较高,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恒温扩增反应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其可实现核酸样本的连续检测,不受检测批次的影响,检测过程全程自动化,可降低技术门槛,有利于此技术向基层推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恒温扩增反应的全自动核酸扩增分析仪,包括核酸提取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核酸提取装置和检测装置相连并分别设有密封仓,检测装置和提取装置分别与控制器并与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02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