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10853.X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7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贺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文涛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姜荣丽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结构 囊体 连接结构 贯通 本实用新型 充气囊体 囊体表面 贯通面 两端固定 浮空器 充气 传递 贯穿 配合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属于浮空器领域。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囊体和支撑结构,所述囊体的内部具有一个以上贯通所述囊体的独立贯通面,独立贯通面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囊体表面;支撑结构的数量与独立贯通面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独立贯通面的形状尺寸与支撑结构的形状尺寸相配合,所述支撑结构通过独立贯通面并贯穿囊体两侧;囊体充气后,囊体和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刚性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结构操作和使用简单,非常有利于囊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协调布局,而且不需要在囊体表面增加拉点,同时实现囊体与支撑结构之间力的传递,使囊体和支撑结构可以成为刚性的连接结构整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浮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浮空器领域,传统的充气囊体在充气后为了保证囊体整体的密闭性,即气体在囊体内部不往外泄漏,一般只能在囊体外表面增加拉点,然后通过绳索系留的方式来完成与支撑结构的连接,通过这种结构来实现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或者力的传递,如公开号为CN 2059522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柔性材料的连接结构及浮空器。但是,传统的这种绳索系留的结构,需要布置比较多的拉点,囊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复杂,二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操作和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绳索系留结构需要布置比较多的拉点,操作和使用并不方便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充气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气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囊体和支撑结构,所述囊体的内部具有一个以上贯通所述囊体的独立贯通面,独立贯通面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囊体表面;支撑结构的数量与独立贯通面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独立贯通面的形状尺寸与支撑结构的形状尺寸相配合,所述支撑结构通过独立贯通面并贯穿囊体两侧;囊体充气后,囊体和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刚性的连接结构。
所述囊体的材料为具有气密性的复合材料,所述独立贯通面的材料为与囊体材料相同的复合材料或聚乙烯材料,所述囊体的内部充入氦气或氢气,形成浮空器。
优选地,复合材料为防老化层-胶粘层-阻气层-胶粘层-编织式载荷承载层-胶粘层压制而成的层压材料。
优选地,独立贯通面的两端与囊体表面之间通过热合方式连接。
优选地,独立贯通面的形状为圆筒状或狭缝状,支撑结构的形状为圆柱状或长薄板状。
优选地,独立贯通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独立贯通面之间相互独立。
优选地,在所述的独立贯通面的表面和所述支撑结构的表面设计凸凹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材料为碳纤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充气囊体与支撑结构的连接结构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操作和使用简单,可以直接实现支撑结构通过独立贯通面后从囊体一侧贯通到另外一侧,非常有利于囊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协调布局,而且不需要在囊体表面增加拉点。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囊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高效连接,同时实现囊体与支撑结构之间力的传递,使囊体和支撑结构可以成为刚性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囊体与支撑结构连接之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囊体与支撑结构连接之后的示意图。
图中:
1、囊体; 2、独立贯通面; 3、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文涛,未经贺文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10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