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过街人行道及输送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2876.2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邵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一鸣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E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车 人行道 挡杆 道闸 输送车系统 等待区 过马路 道口 无线感应充电 本实用新型 交通信号灯 保证安全 不确定性 固定栏杆 技术难度 接受装置 通行效率 无人驾驶 无线信号 智能识别 自动行驶 封闭 长条状 行驶线 开闭 涂画 载具 充电 装载 放行 路口 路边 运送 | ||
一种封闭式过街人行道及输送车系统,过街人行道两端道口布置双向道闸挡杆,其他位置由固定栏杆封闭,过街的人员和非机动车由自动行驶的输送车装载,按照地面上涂画的供输送车智能识别的行驶线,循环来往运送。过街人行道沿中心线分为两端,由道闸挡杆分别控制放行和封闭,在出发端一侧,沿路边设置长条状等待区,等待区设置无线感应充电设备,输送车在此等待行人登车时可以充电。道闸挡杆、交通信号灯和输送车之间建立无线信号接受装置,控制路口的开闭和输送车的运行。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封闭式道口及载具式过马路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通行效率,也为无人驾驶技术在解决行人过马路问题时,减少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技术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过街人行道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由自动运行的输送车运送人员和非机动车的封闭式过街人行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城市中,城市主次干道的过街人行道大多配备了地面的人行横道线和行人交通信号灯系统。但是,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有些行人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按行人交通信号灯指挥过马路。
2)人行横道上,行人和非机动车混杂通过,在过马路的行进过程中,由于速度不一致,非机动车(尤其是电瓶车)常常以较高的速度“左冲右突”,对行人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3)有的马路较宽,行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人)行进速度较慢,在人行方向绿灯快结束的时候才踏上人行横道,来不及在车行方向变绿灯时到达路对面,由此带来安全隐患。
4)在上下班高峰期,人流不息,在没有交通灯管理的人行横道处,“车让人”的规则虽然人性化,但是无疑也会大大降低道路机动车的通行效率,造成严重拥堵。
5)在有交通灯管理的人行横道处,红绿灯时长往往根据经验数据而定,有的时长设置不合理,也无法根据现场行人在路边积累的数量进行实时调整。
6)目前无人驾驶技术正在各地不断开发和测试。在人行横道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能识别大部分的标识,但是在有人和无人技术混杂的路面上,还是很难应对突发情况,如在车行方向绿灯情况下,路边突然冲出过马路的电瓶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开放性过街人行道在以上方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式过街人行道及输送车系统。过街人行道两端道口由双向道闸挡杆进行封闭。地面(包括过街人行道部分和等待区部分)上喷涂了可供输送车智能识别的行驶线。输送车由电力驱动,沿着喷涂的行驶线穿越马路往返接送行人和非机动车,红灯时停泊在等待区进行无线感应充电,同时上下乘客(先下后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过街人行道两端道口布置双向道闸挡杆,其他位置由固定栏杆封闭。人行道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时,来往两侧的道闸挡杆封闭,行人无法穿越马路。此时,输送车靠等待区一侧的栏板放下(另一侧的栏板保持直立),行人和非机动车依次登车。输送车根据路口宽度和人流量布置3-4辆,每辆车宽度约为2-4米,且不大于过街人行道的一半宽度(目的是不影响来往的输送车会车),深度根据路缘宽度设置,且不小于2米(便于停放非机动车)。输送车带有压力感应装置,行人和非机动车登车后,重量增加,压力增大,当总重量达到一定数额,表明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数量已经较多。此时,输送车靠等待区一侧的栏板升起,同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装置给交通信号灯传递信号,机动车道交通灯黄灯闪烁后变红灯,人行道交通灯变绿灯放行。然后,出发一侧的道闸挡杆抬起,发送无线信号给输送车,车辆启动。输送车鱼贯由等待区开出,穿越马路。当行驶至马路3/4距离时,对面到达一侧的道闸挡杆抬起,允许输送车驶入马路对面的等待区。当最后一辆输送车驶入等待区后,道闸挡杆放下,路口封闭,给交通信号灯传递信号,机动车道交通灯红灯闪烁后变绿灯,机动车放行。输送车停稳后,靠等待区一侧的栏板放下,行人和非机动车离开,再次上客后返回,完成一个轮次的人员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一鸣,未经邵一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2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