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3051.2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2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殷梅子;邹云峰;何旭辉;陈清虎;陈舟;付正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G01M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007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结构 光伏面板 平板连接 长宽比 风洞试验模型 风荷载 高度调节装置 倾角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风洞试验 光伏模拟 模拟试验 装置安装 模拟光 风速 | ||
1.一种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用于模拟光伏结构进行风洞试验以获取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以及不同长宽比设置的光伏结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受到的风荷载,并根据风荷载确定光伏结构实际的安装角度、安装高度以及长宽比,
其特征在于,
包括光伏面板装置(1)、用于安装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的平板连接装置(2)、用于调节所述平板连接装置(2)高度以调节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安装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3)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平板连接装置(2)倾角以调节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的倾角的倾角调节装置(4),
不同数量的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组合构成所需模拟试验的不同长宽比的光伏结构;
风洞试验模型还包括用于测量光伏模拟结构不同测压点处的风压并进行风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和所述光伏模拟结构的测压管,所述测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伏模拟结构连接,所述测压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包括用于模拟光伏结构接收太阳辐射能的模拟光伏面板、设于所述模拟光伏面板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测压孔以及设于所述模拟光伏面板下表面的用于穿设所述测压管的开口,
所述模拟光伏面板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测压管的空腔,所述测压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测压孔上构成测压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拟光伏面板采用有机玻璃板和ABS板组合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拟光伏面板的空腔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测压管以防止所述测压管在试验过程中相互拉扯的固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角调节装置(4)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3)的活动部可拆卸连接的用于带动所述平板连接装置(2)上的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转动调节以调节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的倾角的弧形调节轨(41)、用于将所述弧形调节轨(41)的两端与所述平板连接装置(2)连接的连接件(42)以及用于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的倾角调节完毕后将所述弧形调节轨(41)固定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3)活动部上的定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调节轨(41)上设有弧形导槽,所述定位件插入所述弧形导槽内将所述弧形调节轨(41)固定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3)活动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调节轨(41)沿所述弧形导槽的边缘设有角度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3)包括固定于固定台面上的连接板(31)、固设于所述连接板(31)上的固定立柱(32)以及与所述固定立柱(32)滑动连接的调节立柱(33),
所述固定立柱(32)内沿轴向设有与所述调节立柱(33)相配合的滑槽,所述调节立柱(33)的顶端与所述平板连接装置(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固定立柱(32)相对固设于所述连接板(31)上,两根所述调节立柱(33)分别与两根所述固定立柱(32)滑动连接,位于所述光伏模拟结构和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之间的所述测压管与两个所述固定立柱(32)相对的侧面以及两个所述调节立柱(33)相对的侧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结构的风洞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连接装置(2)包括与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的底部连接的横向支撑轴以及将所述横向支撑轴连接的纵向支撑轴,所述横向支撑轴和/或所述纵向支撑轴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光伏面板装置(1)的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未经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30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形风场特性风洞试验测试系统
- 下一篇:离心泵内部气液相流动可视化观测实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