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续航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5731.8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6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梁智飞;马勇;朱年涛;刘凯;曹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7/18;F03B13/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本实用新型 钻井 压力监测装置 发电机总成 泥浆脉冲 体内 续航 井下 泥浆脉冲发生器 舱室 工作周期 监测工具 连接短节 循环流动 重新设计 锂电池组 涡轮 泥浆 井内 提钻 紧凑 携带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监测工具的技术领域,是一种长续航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第四筒体、第五筒体、连接短节,第一筒体内设置有泥浆脉冲发生器总成,第二筒体内设置有发电机总成,第五筒体内设置有电子舱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重新设计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的内部结构,使本实用新型除了能够携带高能锂电池组,还可以利用井内循环流动的泥浆来推动发电机总成上的涡轮,进而使发电机总成产生电能,这些电能足以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井下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减少了提钻次数,缩短了钻井的工作周期,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监测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长续航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简称PWD系统,PWD系统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欠平衡钻井作业中,此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井底的各项压力数据,对保护和发现油气层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的 PWD系统由于受到了井眼尺寸和钻具尺寸的限制,只能携带数量有限的高能锂电池组,无法使功耗较大的井下随钻仪器与随钻工具长时间的持续工作,电池没电后,只能被迫提前起钻更换电池,然后才能继续钻进,反复地钻进和下钻,不仅会给油井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低,严重地影响了钻井的工作周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续航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无法在井内长时间连续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长续航泥浆脉冲随钻井底压力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第四筒体、第五筒体、连接短节,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第四筒体、第五筒体、连接短节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第一筒体内设置有泥浆脉冲发生器总成,第二筒体内设置有发电机总成,发电机总成内部设置有上电路通道,在发电机总成的中轴上设置有能转动的电机磁性转子涡轮,泥浆脉冲发生器总成与第一筒体的内壁之间、发电机总成与第二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了供液体流动的上流体通道,泥浆脉冲发生器总成的下端与发电机总成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三筒体的上部内固定安装有上过流套,在上过流套内部设置有上过流套液体通道,发电机总成下端与上过流套上端之间安装有配套的旋转插头和插座,在发电机总成与上过流套之间的配套的旋转插头与插座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套,第二筒体与上过流套之间的发电机总成与第三筒体之间形成供液体流动的中流体通道,上过流套内设置有第一电路通道,第一电路通道连通第一防护套内的配套的旋转插头和插座,第四筒体的上段插接在第三筒体内,第四筒体的上端面顶压在上过流套的下端面上,第四筒体的下部内固定安装有下过流套,在第四筒体内部设置有贯穿第四筒体上端与第四筒体下部内壁的第二电路通道,下过流套内设置有与第四筒体下部内壁的第二电路通道相通的第三电路通道,与在下过流套内设置有第二流体通道,对应第三电路通道的下过流套的下端内安装有配套的旋转插头和插座,第五筒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倒Y型的导流锥,导流锥的斜肩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导流锥内外部的第三流体通道,导流锥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筒,在下过流套与连接圆筒之间的配套的旋转插头与插座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套,在导流锥内设置有贯穿导流锥上下端的第四电路通道,下过流套与导流锥的斜肩部位之间的第二防护套、连接圆筒与第四筒体和第五筒体之间形成下流体通道,导流锥下方的第五圆筒内固定安装有电子舱筒,电子舱筒的下部外壁上设置有电子舱室,在电子舱室内安装有能监测温度与压力的温度压力组件,在电子舱室内还安装有电池组件,对应第四电路通道的电子舱筒上设置有连通电子舱室的第五电路通道,在电子舱室的下端面与连接短节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导流环;上电路通道、第一防护套内腔、第一电路通道、第二电路通道、第三电路通道、第二防护套内腔、连接圆筒内腔、第四电路通道和第五电路通道依序连通形成电路通道,上流体通道、中流体通道、上过流套液体通道、第四筒体的内腔、第二流体通道、下流体通道、第三流体通道、导流锥内腔、电子舱筒内腔、导流环内腔和连接短节内腔依序连通形成流体通道。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57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测量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自喷井地层测试井口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