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工自动化现场检测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25927.7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7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王真;宋瑞福;邱树良;张子远;祝宝营;亓振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86 | 分类号: | F16L37/086;F17D3/18;F22D5/2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水管 本实用新型 检修 流量检测装置 热工自动化 螺旋连接 现场检测 漏点 拆卸 水管 锅炉 查找 便于拆卸 发电过程 可拆卸式 控制结构 流量控制 热工检测 进水量 内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工自动化现场检测用设备,属于热工检测技术领域。现有的流量检测装置一般都需要进行螺旋连接,不利于拆卸和检修,对于更换也造成很大困难,同时检修时部分水管进行漏点查找很难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第一导水管可拆卸式的安装在第二导水管的端部,第一导水管与第二导水管之间设置有便于拆卸的结构,第二导水管内嵌装有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发电过程中,对锅炉进水量要进行严格的流量控制,来保持锅炉内水量达到标准,防止产生事故;现有的流量检测装置进行螺旋连接不利于拆卸和检修,对于更换也造成很大困难,同时检修时部分水管进行漏点查找很难实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工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工自动化现场检测用设备。
背景技术
热电厂既供电也供热。它多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利用皮带传送技术,向锅炉输送经处理过的煤粉,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经一次加热之后,水蒸汽进入高压缸。在发电过程中,对锅炉进水量要进行严格的流量控制,用于保持锅炉内水量达到标准,防止产生事故,现有的流量检测装置一般都需要进行螺旋连接,这种连接不利于拆卸和检修,对于更换也造成很大困难,同时检修时部分水管进行漏点查找很难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热工自动化现场检测用设备,用于解决在发电过程中,对锅炉进水量要进行严格的流量控制来保持锅炉内水量达到标准,防止产生事故;以及现有的流量检测装置螺旋连接方式不利于拆卸和检修、更换困难、检修时部分水管进行漏点查找很难实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工自动化现场检测用设备,包括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管可拆卸式的安装在第二导水管的端部,所述第一导水管与第二导水管之间设置有便于拆卸的结构,所述第二导水管内嵌装有控制结构;
所述便于拆卸的结构,其包括:连接杆、第一凹槽、密封管、密封圈、第二凹槽、第一固定板、弹簧、第二固定板、限位杆、限位套管以及第三凹槽;
所述连接杆对称设置在第一导水管的端面上,且在连接杆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密封管设置在第一导水管的端面上,且密封管位于连接杆的内侧,所述密封圈套装在密封管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导水管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二凹槽,且在第二导水管的底部与第二凹槽相邻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内侧壁面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弹簧的另一端,所述限位杆固定在第二导水管的外壁上,且限位杆与弹簧相邻,所述限位套管套装在第二导水管上,且限位套管位于限位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凹槽;
所述控制结构,其包括:支杆、电磁流量计、控制杆、圆形控流板、支撑架以及流量显示屏;
所述支杆嵌装在第二导水管上,所述电磁流量计安装在支杆的端部,且电磁流量计位于第二导水管内;所述控制杆嵌装在第二导水管上,所述圆形控流板安装在控制杆的端部,且圆形控流板位于第二导水管内;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第二导水管的外壁上,所述流量显示屏安装在支撑架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导水管的端面上安装有密封层。
进一步而言,所述密封管的直径与第二导水管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安装有密封垫。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杆与第二导水管之间安装有密封套,该密封套用于加固密封。
进一步而言,所述流量显示屏与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固定座,该固定座用于固定流量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25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