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0107.7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8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波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00 | 分类号: | F03D80/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郭云梅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衔接体 轴承结构 回流腔 风力发电站 涡流发生器 磁力 壳体 转动 电感线圈 绝缘载体 切割 本实用新型 风力发电 活动贯穿 内圈固定 切割片 空腔 支杆 风速 风力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包括壳体、衔接体、回流腔、支杆和风叶,所述壳体右侧活动贯穿衔接体并延伸至回流腔的内部,所述衔接体的右侧与回流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衔接体和回流腔均是内部为空腔的外壳,所述衔接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承结构,且衔接体与轴承结构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结构的内圈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表面。该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起风时,在轴承结构的设置下,风力使得衔接体可以轻易转动,衔接体带动绝缘载体发生转动,绝缘载体带动电感线圈进行转动,使得切割片对电感线圈进行切割,利用双切割效益,使得无论风速在多大范围,均可使得风力发电的效率保持在最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流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
背景技术
涡流发生器是飞机零件,飞机在其飞行包线范围内,如果机体表面出现不利的气流分离,将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例如增加阻力、降低升力、导致提前失速和不对称失速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涡流发生器逐渐被风力发电所使用,以增强风力发电的效率。大型现代风力机的单机功率容量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在风轮扫风面积方面。风轮扫风面积越大,风力机的适用风速越低,在低风速下的发电量就越高,但是相应的整个风力机以及风力机的不同部件尺寸就越大。所以,如何在不增叶片的面积就能使得风能吸收率有所提高便成了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包括壳体、衔接体、回流腔、支杆和风叶,所述壳体右侧活动贯穿衔接体并延伸至回流腔的内部,所述衔接体的右侧与回流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衔接体和回流腔均是内部为空腔的外壳,所述衔接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承结构,且衔接体与轴承结构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结构的内圈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表面,所述衔接体的表面镶嵌有绝缘载体,所述绝缘载体延伸至衔接体的内部,所述绝缘载体位于衔接体内部的部分的表面缠绕有电感线圈,所述壳体位于衔接体内部的部分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切割片,所述切割片与电感线圈位于同一垂直平面,所述壳体内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旋涡发生器,所述壳体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有检验元件,所述壳体内部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压电传感器,所述壳体活动安装在支杆的顶端,所述风叶固定安装在回流腔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回流腔包括锁盖,所述锁盖可安装在回流腔右侧。
优选的,所述锁盖的侧面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的内部可安装风叶。
优选的,所述锁盖的内壁开设有内壁槽,所述回流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内壁槽与限位柱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侧孔、风叶、内壁槽和限位柱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侧孔呈环形排列在锁盖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绝缘载体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绝缘载体呈环形排列在衔接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绝缘载体外部衔接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叶,所述驱动叶呈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电感线圈为一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于磁力的风力发电站用涡流发生器,通过设置绝缘载体、电感线圈和切割片,风叶旋转时,风叶带动壳体进行旋转,壳体带动切割片进行旋转,使得切割片对电感线圈进行切割,利用磁生电原理提供给风叶电能,提高风叶的旋转速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风叶对风力的利用率,使得在微风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得进行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波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波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0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