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1053.6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1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段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口集管 主集管 微通道蒸发器 挡板 供液管 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 横向分布 扁管 分液 分配均匀性 出口集管 换热效果 生产实践 上空腔 下空腔 液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包括第一主集管和第二主集管;所述第一主集管和第二主集管相对的一侧通过多根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主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程挡板,所述分程挡板将所述第二主集管分成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入口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液挡板,所述分液挡板将所述入口集管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入口集管的右侧上部与上供液管相连通,所述入口集管的右侧下部与下供液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剂在入口集管中的分配均匀性,改善制冷剂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对应的下部扁管的局面,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多为套管式蒸发器、管壳式蒸发器、翅片式蒸发器等类型,这些类型的蒸发器均存在制冷剂充注量大、加工耗材量大、换热效率低等缺点。
同时,在制冷领域中,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已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综合成本低、高效节能等优势,而其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技术还很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微通道蒸发器存在供液不均匀、制冷剂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下部扁管的技术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换热效果,甚至导致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在工作时,存在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剂在入口集管中的分配均匀性,改善制冷剂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对应的下部扁管的局面,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其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剂在入口集管中的分配均匀性,改善制冷剂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对应的下部扁管的局面,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中空的第一主集管和第二主集管;
所述第一主集管和第二主集管相对的一侧通过多根横向分布的扁管相连通;
所述第二主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程挡板,所述分程挡板将所述第二主集管分成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入口集管位于出口集管的下方;
所述入口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液挡板,所述分液挡板将所述入口集管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
所述入口集管的右侧上部与上供液管相连通,所述入口集管的右侧下部与下供液管相连通;
所述上供液管与所述上空腔相连通,所述下供液管与所述下空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主集管和第二主集管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扁管为扁平管,所述扁管内具有多条微通道。
其中,每根扁管的上下两侧分别分布有多个翅片。
其中,所述入口集管的长度小于出口集管的长度。
其中,高度高于分程挡板的扁管的数量,少于高度低于分程挡板的扁管的数量。
其中,所述出口集管的右侧上部设置有排气管。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其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剂在入口集管中的分配均匀性,改善制冷剂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对应的下部扁管的局面,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供液管的微通道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1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