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3612.7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1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标;睢向平;李强;李晓飞;孙庆东;江姣;张晓军;初明俊;乔丽瑞;郭二虎;赵帆;赵建勋;李龙;李剑桥;郭翔;高远;杨伟;邵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5/00 | 分类号: | E04D15/00;E04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灰簸箕 安全施工 挂梯 坡屋 本实用新型 安全绳 坡屋面 施工 组合式梯子 支架系统 支架 施工成本 工作点 砂浆 脊筋 盛放 支撑 避开 屋脊 安全 | ||
1.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施工系统包括:
挂梯系统,所述挂梯系统包括安全绳和挂梯,所述安全绳设置在坡屋面的屋脊上,所述挂梯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
灰簸箕支架系统;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设置在坡屋面上,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包括脊筋部、支撑部和承载部;所述脊筋部跨设在坡屋面上,用于作为放置灰簸箕的基础;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脊筋部的一端,用于提供支撑;所述承载部搭设在所述脊筋部和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承接灰簸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梯系统还包括拉杆和方木,多个所述拉杆首尾相连形成梯梁;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拉杆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两列所述梯梁平行设置;两列所述梯梁沿所述安全绳的长度方向设有间隙;所述方木位于两列所述梯梁之间,多个所述方木沿所述梯梁长度方向平行铺设;所述方木两端均连接在所述拉杆上;
所述脊筋部包括脊筋和第一横向钢筋,多个所述脊筋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脊筋通过第一横向钢筋连为一体;所述支撑部包括竖向钢筋和第二横向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钢筋平行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上;所述承载部包括水平钢筋和第三横向钢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横向钢筋连接在所述水平钢筋的末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包括挂钩和方形套;所述挂钩设在所述拉杆的一端,所述方形套设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所述挂钩和所述方形套通过直钢筋段连接;
所述挂钩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向所述直钢筋段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的中心线所在的虚拟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弯折角为60~90°;所述第二弯折段的末端与所述直钢筋段之间设有一端空隙;所述空隙的直线距离大于螺母的厚度;
所述方形套包括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所述第四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平行,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五弯折段平行;所述第五弯折段的末端连接在所述直钢筋段上;所述第五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垂直;所述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两两之间在弯折处均设有圆弧过渡;
所述方形套上还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所述螺母的一条棱连接在所述方形套的第三弯折段的始端,所述螺母的端面与所述方形套的端面平行,用于保证多个拉杆的平整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筋呈倒V形,所述脊筋的弯折处设有弧形过渡;所述脊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脊筋、第二脊筋和第三脊筋;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中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
所述第一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靠近前端面处的圆周外表面;所述第二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中部外表面;所述第三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靠近后端面的圆周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两端靠近所述方木的端面处各设有两个钉子,四个所述钉子均位于所述方木的下表面;四个所述钉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钉子的尖端位于所述方木内,所述钉子的平端距所述方木下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钢筋直径,用于将第三弯折段卡在铁钉之间;所述方木每端的两个所述钉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钢筋直径,用于将方木卡在方形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36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