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6606.7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8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卢震宇;陈卫;管友灵;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T10/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高正航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管 源热泵 转向弯 横管 竖管 沉积 连通 地源热泵埋管 本实用新型 堵塞 管路输送 砂石杂质 水路管道 泥沙量 堵头 热泵 下端 通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属于水路管道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地源热泵埋管结构的堵头容量较小,当沉积的泥沙量大时仍会堵塞管路影响循环的技术问题。本地源热泵埋管结构,包括转向弯管,还包括相连接的横管和两个竖管,所述横管连接于两所述竖管之间且相互连通,所述转向弯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管的下端连通。本源热泵埋管结构即使由于介质中的砂石杂质沉积较多而导致转向弯管堵塞,位置较高的横管仍能够保障管路输送通畅,确保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路管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能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能量)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一般在空调系统中,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热的热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
埋管结构能保障地下的能源随介质传输到地面,但埋入地下的管道难免会有泥沙杂质进入管道内部,可能造成堵塞,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42128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弯头,本实用新型地下埋管弯头为H型弯头,H型弯头由两个下端带有堵头的相连通的三通管构成。
上述结构的直管内储可存少量泥沙,沉积在堵头底部,缓解堵塞现象,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堵头容量较小,当沉积的泥沙量大时仍会堵塞管路影响循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障地源热泵地埋管路通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包括转向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连接的横管和两个竖管,所述横管连接于两所述竖管之间且相互连通,所述转向弯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管的下端连通。
在地源热泵埋管结构中转向弯管用于水路转向将与地下环境热交换后的介质改变流动方向输送至地表,通过设置两个竖管且在两竖管之间设置连通两竖管的横管,而两竖管的下端分别与转向弯管的两端连通,这样介质在管路底部的换向通道有高低位置不同的多条通道,即使由于介质中的砂石杂质沉积较多而导致转向弯管堵塞,位置较高的横管仍能够保障管路输送通畅,确保正常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中,所述横管及两所述竖管为一体接连结构,该横管内套设有横向延伸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外周面与该横管的内侧壁相贴合,该金属管与两所述竖管相连通。通过设置横管及竖管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在横管内同向套设金属管,使强度更高的金属管作为横管的骨架,这样大大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损坏导致泄漏。
在上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中,所述横管的壁厚尺寸大于所述竖管的壁厚尺寸。通过设置横管的壁厚更大进一步提高横管与竖管接合处的结构强度,确保施工质量。
在上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中,所述竖管的内侧壁与所述横管正对处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凸环层。通过在竖管的内侧壁与横管对应的高度处设置凸环层,这样提高竖管管壁的强度,当转向弯管出现堵塞时凸环层能够抵挡介质的冲击,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中,所述转向弯管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竖管内且与所述凸环层的端面相抵靠。通过设置转向弯管在插接后端部与凸环层的端面相抵靠,凸环层同时为转向弯管提供安装限位,保障安装精度。
在上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埋管结构中,所述金属管的端部伸出所述横管且不超出所述凸环层的内缘面。通过设置金属管伸出横管,这样保证整个横管均能得到强化支撑,设置金属管的端部不超出凸环层的内缘面,这样金属管不会对介质的流动造成阻挡,使流动更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6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