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固相碳源反硝化填料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40913.2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0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勇;李振邦;姚俊;彭锦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孙晶伟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填料反应器 有机碳源 出水口 反硝化 固相碳 溢流口 缓释 内置 填充 水处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反硝化碳源 反应器顶部 柱体外侧壁 挂膜填料 连接柱体 尼龙滤布 保温层 进水口 内顶部 捆扎 浮渣 卷成 滤网 凸起 外贴 柱体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置固相碳源反硝化填料反应器,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反应器底部开设进水口,上部开设出水口和溢流口,出水口及溢流口处安装浮渣滤网,反应器内顶部和底部对应连接柱体,柱体外侧壁具有凸起,便于尼龙滤布卷成有机碳源缓释柱并填充反硝化碳源后,缠绕捆扎在反应器顶部和底部的柱体上,在反应器内且有机碳源缓释柱外,填充挂膜填料,反应器外贴附保温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置固相碳源反硝化填料反应器,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负荷日益增加,全国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氨氮的排放总量已高达238.5万吨,远超环境容量。近年来,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往往存在高浓度的氮和磷,且NH4+、NO3-和H2PO4-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氮和磷虽然是动植物生存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若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浓度水平,则很可能会威胁大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会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2015年由国家环保部颁布的《水十条》尤其向社会揭示了当前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进行提标改造,增强污水处理厂对新进废水脱氮除磷的效果,为确保该厂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提升工艺与技术,污水处理厂的传统反硝化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抗水力负荷高等特点,在反硝化脱除氮源污染领域被广泛应用。
然而,分段式硝化—反硝化工艺是污水处理厂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深度脱氮处理工艺,如A/O和A2/O等,但这些工艺的脱氮效率较低,碳源不足是制约其反硝化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对于多数的污水,碳源不足往往是由于在一级生化反应中消耗了过量的碳源造成的,而针对反硝化系统碳源不足的问题,现有工艺多采用外投加碳源的方式来补充碳源,如甲醇、乙醇、乙酸等,但此类工艺往往由于投加量控制困难而发生水质波动及出水二次污染,而且外加碳源对成本要求较高。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置固相碳源反硝化填料反应器,应用不溶性可生物降解物质作为反硝化碳源,利用生物酶作用下分解的特点,避免污水处理厂外加碳源的缺陷,可以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固相碳源反硝化填料反应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置固相碳源反硝化填料反应器,反应器底部开设进水口,上部开设出水口和溢流口,出水口及溢流口处安装浮渣滤网,
反应器内顶部和底部对应连接柱体,柱体外侧壁具有凸起,便于尼龙滤布卷成有机碳源缓释柱并填充反硝化碳源后,缠绕捆扎在反应器顶部和底部的柱体上,
在反应器内且有机碳源缓释柱外,填充挂膜填料,
反应器外贴附保温层。
所述的反应器中挂膜填料的填充体积占反应器容积的1/3-1/2。
所述的反应器外表面不小于2/3的面积均贴附保温层。
所述的反应器的进水口通过进水布水管连接进水系统,进水口与进水系统间安装进水开关。
所述的反应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水管连接出水系统,出水口与出水系统间安装出水开关。
所述的反应器的浮渣滤网的滤网孔径为0.5-1mm。
反硝化碳源可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包括麦麸、米糠、可生物降解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其中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净,自然晒干,将等量的麦麸、米糠、可生物降解塑料三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置于干净烧杯中,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在120℃的条件下灭菌15-20min,自然晒干,备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09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