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44022.4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娇娇;林志刚;张盛;金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回馈单元 整流子单元 电性连接 在线测试装置 预充电模块 电容组件 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 处理子单元 通电 电网 测试设备 产品生产 充电储能 反馈电压 能量回馈 可测试 放电 储能 预设 显示器 组装 释放 检测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公开了一种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用于检测整流回馈单元AFE的反馈电压,AFE包括:处理子单元;整流子单元,与处理子单元电性连接;电容组件,与整流子单元电性连接,还用于向整流子单元放电;预充电模块,接入电网,与电容组件电性连接,用于切换整流子单元与电网电性连接;显示器,与整流子单元电性连接;电容组件用于在预充电模块通电后充电储能,还用于在预充电模块通电到预设时间后释放储能。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整流回馈单元在组装初期可测试能量回馈性能,在产品生产初期控制故障风险,节约成本投入,防止后期出故障难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电气传动的技术革命。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是当今节能降本,改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改善运行环境的一种主要手段,且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用变频器大多都是电压型交直交变频器,三相交流电通过二极管可控硅整流桥得到脉动直流电再电解电容,最后逆变得到输出电压和频率可调的交流电,这类变频器由于传统的二极管或可控制硅整流桥能量传输不可逆,因此当电机运行在再生发电状态时,产生的电能只能白白消耗在制动电阻上,还导致温升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能量回馈装置的作用就是能有效的将电动机的再生电能高效回送给交流电网,供周边其它用电设备使用,节电效果十分明显,一般节电率可达15%~45%。此外,由于无电阻发热元件,机房温度下降,可以节省机房空调的耗电量,在许多场合,节约空调耗电量往往带来更佳的节能效果。
AFE整流/回馈单元由于采用了IGBT功率元件,所以它相当于一个逆变器,不同的是其输入为交流输出为直流,因为它位于电源进线侧,所以被称为前端。其主动的含义在于,与传统的二极管或可控制硅整流技术相比,主动前端不再是被动地将交流转变成直流,而是具备了很多主动的控制功能。它不仅能消除高次谐波,提高功率因数,而且不受电网波动的影响,具有卓越的动态特性。
传统的在线测试方法为运行临时烧录的测试程序,通过运行在逆变功能下带空载电机,验证单元硬件被正确的装配出来,而AFE单元要验证他的四象限运行能力则需要到负载测试才可以实现。即:被测变频器单元驱动负载电机,负载电机通过机械耦合驱动加载电机,加载电机则通过驱动它的四象限变频器把能力回馈电网。这种通过负载测试来检测能量回馈单元问题,一般会有两个问题,一是系统级别的测试,不利于发现单元问题;二是即便确认单元故障,整改难度极大,费时费力;三是一些细小的生产装配差异在负载测试的时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单元炸机,高价值器件损坏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使得整流回馈单元在组装初期可测试能量回馈性能,在产品生产初期控制故障风险,节约成本投入,防止后期出故障难定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用于检测整流回馈单元AFE的反馈电压,所述AFE包括:
处理子单元,用于调节电压;
整流子单元,与所述处理子单元电性连接;
电容组件,与所述整流子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充电储能,还用于向所述整流子单元释放储能;
所述变频器的整流回馈单元在线测试装置包括:
预充电模块,接入电网,与所述电容组件电性连接,用于切换所述整流子单元与所述电网电性连接;
显示器,与所述整流子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显示所述AFE中产生的直流电压;
其中,所述电容组件用于在所述预充电模块通电后充电储能,还用于在所述预充电模块通电到预设时间后释放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4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