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0110.5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0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祝伟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应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48 | 分类号: | B01D53/4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本实用新型 吸收塔入口 吸收塔塔体 进口烟道 均布结构 棱柱体 充分接触 进气方向 竖直放置 脱硫效率 烟气处理 不垂直 不平行 喷淋液 塔体 中段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中段设置有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设置有若干竖直放置的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的每个侧面与所述烟气的进气方向均不平行且不垂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使得烟气入塔后能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进而与喷淋液充分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并且起到加固塔体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
背景技术
吸收塔设计目前普遍采用空塔喷淋型模式。吸收塔底部贮存浆液,烟气从吸收塔中部垂直于吸收塔进入塔内,上升烟气经塔内竖直向下布置的喷淋层对流反应实现烟气脱硫,而脱硫塔脱硫效率的关键在于喷淋液与上升烟气的均匀分布。传统的吸收塔烟气入口段不采取任何均布装置,进塔烟气以180°方向进入塔内,冲刷对侧塔壁后,大部分烟气聚集在对侧塔壁附近上升,小部分烟气在进口端产生涡流上升,从而未能很好地与喷淋液进行接触反应,进而脱硫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使得烟气入塔后能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进而与喷淋液充分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并且起到加固塔体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中段设置有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设置有若干竖直放置的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的每个侧面与所述烟气的进气方向均不平行且不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烟气从进口烟道进入吸收塔塔体的过程中,烟气会与棱柱体发生碰撞而使得烟气进入方向改变,烟气进入塔内的方向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不同的角度,即烟气被均匀分布,进而进入塔内时能与喷淋液充分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吸收塔塔体设置为圆柱体,若干所述棱柱体均布于所述圆柱体所在的轮廓线上。棱柱体不仅起到对烟气进行均布的作用,而且将其设置在圆柱体所在的轮廓线上能增强对吸收塔塔体的支撑作用,提高整个吸收塔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进口烟道与所述吸收塔塔体间形成倾斜角α,10°≤α≤2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进口烟道与所述吸收塔塔体连接的末端直径由远到近逐渐变大。如此设置,使得从进口烟道边缘进入的烟气被扩散开,而不会集中往同一方向进入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中段设置有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设置有若干竖直放置的棱柱体,所述棱柱体的每个侧面与所述烟气的进气方向均不平行且不垂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使得烟气入塔后能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进而与喷淋液充分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并且起到加固塔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吸收塔塔体,2-进口烟道,3-棱柱体,α-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吸收塔入口烟气均布结构,包括吸收塔塔体1,吸收塔塔体1的中段设置有进口烟道2,进口烟道2设置有若干竖直放置的棱柱体3,棱柱体3的每个侧面与所述烟气的进气方向均不平行且不垂直。吸收塔塔体1设置为圆柱体,若干棱柱体3均布于圆柱体所在的轮廓线上。进口烟道2与吸收塔塔体1间形成倾斜角α,10°≤α≤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应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应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0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式有机废气催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湿法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