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1036.9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6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俊;郭晓明;聂汗钢;李晓鹏;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三花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贮液器 本实用新型 气液分离器 出气管 改进型 进气管 内筒体 上端盖 外筒体 下端盖 成本费用 空调配件 空调系统 上下两端 制造成本 合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气液分离器,涉及空调配件领域,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分离器进气管、分离器出气管、贮液器进气管以及贮液器出气管,所述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分离器上端盖和分离器下端盖,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贮液器上端盖和贮液器下端盖,本实用新型将两种产品合并为一种产品,降低了成本费用,缩小空调系统整体的体积和重量,减少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是中型及大型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它是由端盖、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滤网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气液分离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之间,经过蒸发器的气液混合态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内腔后气流扩散,液态制冷剂下落而气态制冷剂上浮,上浮的气态制冷剂从出气管进入压缩机,使得制冷剂均以气态形式进入压缩机,防止液态制冷剂对压缩机造成液击。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气液分离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在一些空调系统中会采用回热器对回气管路加热,减少回气管路中可能夹带的液体液击压缩机。
贮液器安装于空调系统中冷凝器之后,用以贮存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它是由端盖、筒体、进气管、出气管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贮存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系统启动或者停止运行时,能补偿和调节制冷剂,起到贮存、缓冲的作用。在中型及大型空调系统中,会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通过某种装置(如过冷器)和方法进行再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称之为过冷。
目前的空调系统中,气液分离器与贮液器是分开设置的,这无疑增加了空调体积,且装配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气液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改进型气液分离器,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分离器进气管、分离器出气管、贮液器进气管以及贮液器出气管,所述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分离器上端盖和分离器下端盖,分离器上端盖上设有两个固定孔一,所述分离器进气管、分离器出气管通过衬套焊接固定于两个固定孔一内,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贮液器上端盖和贮液器下端盖,贮液器上端盖上设有两个固定孔二,衬套穿过固定孔二并与其焊接固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一贮液腔且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所述贮液器进气管和贮液器出气管安装于贮液器下端盖上并与外筒体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分离器出气管的下部形状为U形,且分离器出气管下端的侧面设于进液口,进液口处安装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贮液器进气管以及贮液器出气管均采用直管且以外筒体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的底部内壁与内筒体的底部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两种产品合并为一种产品,降低了成本费用;
2、缩小空调系统整体的体积和重量,减少制造成本;
3、二合一气液分离器实现了气液分离器和贮液器两者间的温差交换,可提高冷凝后制冷剂的过冷度,减少制冷剂液体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同时提高回气的过热度,避免压缩机吸入过潮蒸汽而可能产生液击,对保护压缩机不处湿冲程运转,都有一定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三花制冷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三花制冷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10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