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鳗鱼捕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2731.7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2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钦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徐开翟 |
地址: | 350602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框体 鳗鱼 外周板 外沿 诱饵 捕捞装置 大口径端 弹性布片 分离件 入口件 卡环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均匀设置 一端密封 圆筒内壁 敞开端 大径端 螺旋形 密封端 透气孔 小径端 圆筒壁 渔网 卡合 卡扣 面形 外壁 外周 圆台 冲撞 密封 外围 敞开 | ||
1.一种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密封的圆筒(1)、套设于圆筒(1)另一敞开端的锥形的入口件(2)和诱饵分离件(3);圆筒(1)壁面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1);入口件(2)包括小口径朝向圆筒(1)密封端的锥形框体(20);锥形框体(20)的大口径端通过卡扣(4)与圆筒(1)敞开端外沿可拆卸连接;由锥形框体(20)的大口径端到锥形框体(20)中部的外周设置有渔网(26);由锥形框体(20)的中部到锥形框体(20)小口径端的外围均匀设置有若干螺旋形的弹性布片(27);鳗鱼游入冲撞后,相邻的弹性布片(27)之间形成供鳗鱼进入的螺旋形的通道(28);诱饵分离件(3)包括套设于锥形框体(20)中部的卡环(31)以及圆台周面形的外周板(32),外周板(32)小径端与卡环(31)一端外沿连接,外周板(32)大径端朝向圆筒(1)密封端且外沿卡合于圆筒(1)内壁;诱饵(5)固定设置于卡环(31)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布片(27)朝向圆筒(1)密封端一侧的端面上缝合有若干防止鳗鱼逃出的凸块(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框体(20)包括依次同轴心的且口径逐渐减小的大圆环(21)、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大圆环(21)和中圆环(22)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支杆(24)连接支撑;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之间通过第二支杆(25)连接支撑;第一支杆(24)和第二支杆(25)均沿锥形框体(20)母线方向设置;渔网(26)设置于大圆环(21)和中圆环(22)之间的圆台面上;若干弹性布片(27)沿着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之间的圆周方向密集铺设,弹性布片(27)两端分别固定于中圆环(22)和小圆环(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4)为“Π”形;卡扣(4)一侧外壁与大圆环(21)外壁固定连接,卡扣(4)中部的卡槽(41)卡合于圆筒(1)敞开端外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4)另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贯通的上螺纹孔(42),圆筒(1)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纹孔(42)相对的下螺纹孔(12),一螺栓(44)与上螺纹孔(42)、下螺纹孔(1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板(32)大径端外沿朝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弹性卡块(321),圆筒(1)内壁设置有与弹性卡块(321)相配合的容纳槽(1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鳗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2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中圆环(22)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钦,未经陈光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27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