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血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3139.9 | 申请日: | 201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娟;陈良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负压引流袋 放血 安全装置 封口 引流袋 本实用新型 输液玻璃瓶 表面设置 负压状态 双重作用 医疗设备 重力作用 放血量 入口塞 底垫 负压 面膜 排出 成功率 直观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放血安全装置,包括一次性负压引流袋,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垫,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面膜,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流袋封口,所述引流袋封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入口塞。该放血安全装置,通过设置一次性负压引流袋,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内空气从出口处排出,制作成负压状态,在放血时,利用重力作用及负压双重作用,快速而有效的提高了放血速度,通过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更能直观的看到放血的速度及放血量,解决了500ml输液玻璃瓶无刻度问题,达到了提高一次性放血成功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放血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和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出血和栓塞等,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目前治疗真红细胞增多症的方法主要有化疗和静脉放血,通过静脉放血,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静脉放血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
放血治疗使用一次性输液器+500ml输液玻璃瓶放血,但由于患者血液粘滞度高,经常出现不能一次放血成功现象,反复穿刺,破坏血管,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恐惧感和身体的疼痛,给操作的护士带来很大的职业心理压力,因此提出了一种放血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血安全装置,具备放血安全和可提高一次性放血成功率等优点,解决了由于患者血液粘滞度高,经常出现不能一次放血成功现象,反复穿刺,破坏血管,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恐惧感和身体的疼痛,给操作的护士带来很大的职业心理压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放血安全和可提高一次性放血成功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血安全装置,包括一次性负压引流袋,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垫,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面膜,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流袋封口,所述引流袋封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入口塞,所述引流袋封口的内部套接有延伸至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内部的一次性玻璃接管,所述一次性玻璃接管的内部套接有延伸至一次性玻璃接管顶部外部的输血管,所述输血管远离一次性玻璃接管的一端套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内部左侧且位于连接管的表面套接有延伸至固定套管外部的针管套,所述针管套的表面且位于固定套管的左侧套接有保护套管,所述针管套的左侧且位于连接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延伸至保护套管内部的针头,所述引流袋封口的内部开设有塞孔,所述输血管的表面活动安装有速度调节器。
优选的,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为胃肠减压装置,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表面涂有刻度,所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容量为一升。
优选的,所述引流袋封口的顶部宽度小于引流袋封口底部宽度,所述入口塞的外径与塞孔直径相等,所述引流袋封口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一次性玻璃接管的底部为直径小于一次性玻璃接管,所述输血管为PC塑料。
优选的,所述针头为12号无菌注射针头,所述针头为奥氏体超低碳不锈钢316L。
优选的,所述入口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塑料连接带,所述底垫的大小小于顶部面膜。
优选的,所述速度调节器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速度调节旋钮,所述速度调节器为T字形。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3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