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钢弯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5177.8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5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邱少波;单守华;陈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通博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2 | 分类号: | B21D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圆柱 模盘 扁钢弯折装置 校准板 拉臂 折弯 持握板 工作台 棘齿 铰接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 定位件 侧壁 挡边 弧边 棘爪 微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钢弯折装置,涉及扁钢弯折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折弯角度难以精确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工作台、限位圆柱和模盘,限位圆柱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模盘铰接在限位圆柱上,模盘上连接有拉臂,拉臂远离模盘的一侧设有挡边,工作台上还设有定位件,通过采用在工作台的下方设置扇形校准板,扇形校准板的弧边侧壁上设有若干棘齿,拉臂远离限位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持握板,所述持握板朝向扇形校准板的一侧铰接有棘爪,可实现以单一棘齿为单位进行折弯微调,从而折弯角度更精确、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钢折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扁钢弯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扁钢弯折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手工拉弯和滚弯机滚弯。对于滚弯机来说,适合弯制量大的扁钢弯制,如果弯制量小配置专门的滚弯机器,无疑是种严重浪费。所以一般在扁钢弯制量小的时候,工人们都采用手工拉弯。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199626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扁钢弯折装置,其包括工作台和通过连接轴连接于工作台上的模盘,模盘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带中心孔的限位圆柱,连接轴穿过限位圆柱的中心孔且与中心孔相适配,模盘上连接有拉臂,拉臂远离模盘的一侧设有挡边,工作台上还设有定位件;使用时将待折扁钢伸入挡边与限位圆柱之间、且限位圆柱与定位件分别在待折扁钢两侧,通过拉动拉臂即可使得扁钢折弯,并且由于工作台上刻有刻度,因此可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依据刻度进行折弯操作,使得扁钢的弯折角度直观、可视。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人眼观测的误差,以及人眼相对扁钢的角度不同,操作人员在具体折弯时仅仅依靠可视化的刻度仍难以实现每次折弯均保证同一角度,从而导致折弯精度较为不精确,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钢弯折装置,其具有折弯角度更精确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工作台、限位圆柱和模盘,所述限位圆柱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模盘铰接在限位圆柱上,所述模盘上连接有拉臂,所述拉臂远离模盘的一侧设有挡边,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定位件,
所述扁钢弯折装置还包括扇形校准板,所述扇形校准板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下方,所述扇形校准板上设有刻度,所述扇形校准板的弧边侧壁上设有若干棘齿,所述拉臂的下方还固定连接有持握板,所述持握板朝向扇形校准板的一侧设有棘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工作时,将待折扁钢由定位件的下方缺口插入拉臂下方,使待折扁钢的一侧与限位圆柱的侧面相接触,另一侧与所述挡边内壁接触,且使得待折扁钢的一端置于定位件的缺口处,并且模盘和定位件位于扁钢的两侧,水平拉动持握板即可将扁钢进行折弯,在此过程中,棘爪将在若干棘齿的齿背上滑动,不影响扁钢的折弯,当操作人员停止拉动持握板,此时已折弯的扁钢由于一定的恢复形变的作用力将使得棘爪抵在棘齿的齿槽内,且扁钢将在棘爪与齿槽的作用下保持弯折度,这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操作人员初次折弯尚未达到所需折弯角度时,可继续微调,以单个棘齿为单位进行微调,无需人眼进行观测,可直接根据棘齿抵在齿槽内发出的声音进行微调的判断,这样,操作人员即可利用本案的特性,先将待折弯扁钢进行大角度的折弯,当弯折度接近所需角度后,利用本案中棘爪与棘齿进行微调,从而使得本案的折弯角度更精准。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圆盘和半圆柱,所述半圆柱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定位圆盘固定连接在半圆柱上,所述定位圆盘的底面至工作台的距离与待折扁钢的宽度相当;所述限位圆柱的高度与待折扁钢的宽度相当,所述拉臂下表面与所述模盘的下表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待折扁钢的一侧贴合在半圆柱的呈平面状的侧面上,即可使得扁钢在折弯过程中更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本案的稳定性及工作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挡边内侧至限位圆柱侧面的距离与待折扁钢的厚度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通博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通博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5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