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8195.1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1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兵;邬润泽;李昂松;吴思;赵耀阳;刘靖葳;徐登寻;黄子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过滤器 滤料层 壳体 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 屋面雨水 蓄排水层 依次层叠 雨水过滤 雨水净化 出水口 滤水层 无纺布 种植层 净水管道 上端开口 开口端 上表面 侧壁 体内 相通 雨水 水质 保证 | ||
1.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雨水净化单元和雨水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雨水净化单元包括蓄排水层、无纺布滤水层、种植层、容器,所述容器上端开口、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蓄排水层、无纺布滤水层、种植层由容器底部至其开口端依次层叠内置于所述容器;
所述雨水过滤单元包括滤料层、分流过滤器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净水管道相通,所述滤料层、分流过滤器由壳体底部至顶部依次层叠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分流过滤器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另一端正对所述滤料层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单元还包括一除渣管,其一端与分流过滤器的除渣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滤料层和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将雨水导向所述雨水净化单元的雨水管道,雨水管道的出水口最底端比所述种植层高3~5cm,雨水沿所述雨水管道导向所述种植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道的出水口沿竖直向下倾斜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土工膜形成的开口容器,所述土工膜将所述蓄排水层、所述无纺布滤水层和所述种植层的周面包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过滤器一端设有一入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入水管沿水平方向向上倾斜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为多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岩石层、瓜米石层、椰壳活性炭层、粗砂层、石英砂层和竹炭层,每层之间均设置有石棉网隔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层的厚度为40cm,所述瓜米石层的厚度为30cm,所述椰壳活性炭层的厚度为5cm,所述粗砂层的厚度为20cm,所述石英砂层的厚度为20cm,所述竹炭层的厚度为5cm,所述石棉网隔层的厚度为5~10cm。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层由卵石和/或砾石组成,卵石和砾石的粒径为16.0~32.0mm,所述瓜米石层中瓜米石的粒径为2.0-16.0mm,所述粗砂层中粗砂的粒径为1.18~2.36mm,所述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的粒径为0.3~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单元通过所述净水管道与雨水蓄水单元相连,所述滤料层与所述净水管道相连接处设有网状金属板,所述网状金属板的周向与出水管的内壁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81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雨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雨水收集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