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9155.9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8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光;纪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80/40 |
代理公司: | 12211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85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冰 叶片 本实用新型 亲水涂层 自控 生长 叶片本体表面 风力发电机 附近位置 叶片本体 冰冻 发电 灾害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表面的转捩点或转捩点附近位置处设有第一亲水涂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将亲水涂层引入转捩点,可引导风力发电机在冰冻灾害下的叶片结冰方式,避免无序生长影响发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
背景技术
1.固体润湿
固体润湿现象涉及液态、气态、固态三相特征,不考虑表面性质的模型为杨氏(Young)模型。
1.1杨氏模型:
介绍了固体表面润湿与三相界面表面张力的基本关系(杨氏接触角关系图见图1和图2),其中固-气的界面张力为γsg,固-液的界面张力为γsl,固-液的界面张力γlg,则界面的接触角为:
2.超疏水与亲水表面
超疏水原理是杨氏方程解释了表面张力越大接触角越大,亦解释为表面自由能越小接触角越大(接触角、滚动角、滞后角的示意图见图3),例如:在固体表面水银比水接触角大。
滚动角的大小表征了固体表面的滞后现象,所以只有拥有较大的接触角和较小的滚动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接触角θ>150°,滚动角θ<10°的表面叫做超疏水表面。θ<90°的表面叫做亲水表面。
3.水滴的合并迁移
由于液滴比较小重力与表面张力相当,在微重力环境中的液滴或气泡热毛细迁移,是由相自由界面上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界面张力梯度所驱动的液滴或气泡的宏观运动现象。
超疏水表面冷凝研究发现,冷凝液滴能融合而后快速地自发迁移,即形成持续的滴状冷凝。冷凝水滴在超疏水表面的合并离开是导致该超疏水表面在冷凝前后都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的主要原因。冷凝液滴在结冰前自发合并后弹跳走,就达到防冰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将亲水涂层引入转捩点,可引导风力发电机在冰冻灾害下的叶片结冰方式,避免无序生长影响发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表面的转捩点或转捩点附近位置处设有第一亲水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本体表面本身为疏水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还包括设在叶片本体表面的迎风叶缘位置处设有第一超疏水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本体表面上相邻两个转捩点或转捩点附近位置处的第一亲水涂层之间的区域、转捩点或转捩点附近位置处的第一亲水涂层与叶片本体边缘之间的区域内均涂覆有第二超疏水涂层;第二超疏水涂层与第一超疏水涂层连贯为一体。
进一步的,第一亲水涂层与第一超疏水涂层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控结冰生长的叶片,还包括第二亲水涂层;所述第二亲水涂层设在所有第二超疏水涂层、第一亲水涂层远离第一超疏水涂层一侧。
进一步的,第二亲水涂层成连续的带状,且与所有的第一亲水涂层、第二超疏水涂层远离第一超疏水涂层一侧紧贴。
进一步的,第二亲水涂层由多个单独设在各个第一亲水涂层远离第一超疏水涂层一侧的子亲水涂层构成;相邻的两个子亲水涂层之间留有间隙,且每个子亲水涂层远离第一亲水涂层一侧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涂覆有第三超疏水涂层;第一凹槽外设有第三亲水涂层;相邻两个子亲水涂层及与其它们相对应的两个第三亲水涂层之间的区域均涂覆有第四超疏水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91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水轮机调速器的开关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中的桨叶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