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辐射γ射线探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5667.6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8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潘磊;徐传波;李致涛;李德印;吕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市阳光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滑块 辐射 屏蔽 无损探伤检测 拼合 射线探伤机 屏蔽体 源辐射 可控 轴向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 窗口位置 强度要求 无损探伤 半弧形 常规的 可控的 源通道 放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辐射γ射线探伤机,其γ源屏蔽体由轴向滑动配合的屏蔽主体和截面为扇形的屏蔽滑块拼合组成,所述的屏蔽滑块位于屏蔽主体的前下部中央,顶部为与屏蔽体源通道相拼合的下半弧形腔,屏蔽主体与屏蔽滑块的拼合端面间构成γ源辐射可控窗口。本技术方案既具有常规的无损探伤检测功能,还能够拉动屏蔽滑块、开启与屏蔽主体之间γ源辐射可控窗口,将γ源移至窗口位置,实现定向、微量辐射的微辐射无损探伤功能,满足了人们除常规无损探伤检测之外的对放射强度要求不高、辐射范围可控的微辐射无损探伤检测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线无损透视探伤检测装置,尤其涉及γ源射线无损探伤机。
背景技术
γ射线探伤机为工业无损检测领域的主要检测设备之一,它以γ源为放射源,由射线穿透焊接焊口曝光拍片,依据胶片成像判断被检焊口是否有缺陷。
由于γ源辐射穿透能力较强,若不实施有效的辐射防护对人体伤害较大。因此,要求检测现场在拍片时人员要全部清场。但在某些时候或某些特定场合,如现场有多工种同时作业,无法做到“无关人员撤离”时,若检测设备能够有效的定向控制γ源辐射范围和辐射量,使其辐射窗避开其它不相关的作业人员,同样能够达到免受辐射伤害的安全使用目的。
无损检测时,对场所周围环境辐射的辐射剂量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需要一种既能常规使用又能以微辐射形式工作的γ射线探伤机。补充内容:“微辐射”工作状态主要应用在无法清场的工作场所:检测现场无法做到“无关人员撤离”,即,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同时在现场作业,由于“微辐射”工作状态具有很好的定向性,能够避开其它无关人员,使他们免受射线辐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施定向辐射、且辐射量可控、以满足作业现场无法做到“无关人员撤离”又使检测对周围作业人员无辐射伤害的微辐射γ射线探伤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辐射γ射线探伤机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微辐射γ射线探伤机,筒形机壳和其前、后端板及前、后端盖构成γ源屏蔽体的封闭设置腔,所述的γ源屏蔽体由轴向滑动配合的屏蔽主体和截面为扇形的屏蔽滑块拼合组成,所述的屏蔽滑块位于屏蔽主体的前下部中央,顶部为与屏蔽体源通道相拼合的下半弧形腔,屏蔽主体与屏蔽滑块的拼合端面间构成γ源辐射可控窗口。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屏蔽主体的拼合端面处于γ源安全屏蔽收存位的前方,调节辐射可控窗口拼合关闭、开启以及开启大小的操控杆固定于屏蔽滑块前端面上,操控杆引出前端板的杆端设有调节钮。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还配有一源动调节器,该源动调节器包括专用连接器和出源距离调节栓,调节栓与专用连接器的内螺纹套螺纹配合,专用连接器可拆卸安装在前端盖的前连接器上,当需要微辐射作业时,专用连接器因调节栓旋入而余下的内螺纹套空间长度为γ源由安全屏蔽收存位移至开启的γ源辐射可控窗口中央的移动距离,屏蔽滑块移动距离改变γ源辐射可控窗口开启大小,调节栓旋入专用连接器的深度由γ源辐射可控窗口开启大小确定,实施微辐射探伤检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辐射γ射线探伤机技术方案,既具有常规的无损探伤检测功能,还能够拉动屏蔽滑块、开启与屏蔽主体之间γ源辐射可控窗口,将γ源移至窗口的中央,实现定向、微量辐射的微辐射无损探伤功能,满足了人们除常规无损探伤检测之外的对放射强度要求不高、辐射范围可控的微辐射无损探伤检测的需求,尤其适合例如操作现场无法使全部人员清场的特殊情况下等安全探伤检测操作使用。本技术方案构造组成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具有常规检测和微辐射检测的双重可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总结构图。
图3为γ源屏蔽体的轴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市阳光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丹东市阳光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5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合一X射线共源检查系统
- 下一篇:矿石双能X射线透射智能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