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能热流体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8592.7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8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华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倪中翔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腔室 流体供应装置 热流体 供应流体 加热组件 生产系统 中心轴线 高效能 内周面 壁部 热管 加热 热能传导效率 导热 本实用新型 出口 供热流体 自加热腔 加热腔 室内部 流体 连通 流出 传递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能热流体生产系统,包括流体供应装置、热管、加热组件及延热片。流体供应装置用以供应流体。热管包括入口、出口及介于入口及出口的间的加热腔室。入口与流体供应装置连通,以供流体供应装置供应流体流经加热腔室,由加热腔室加热为热流体。出口供热流体流出。加热组件用以对加热腔室加热,提高加热腔室内部的温度。延热片接设在加热腔室的壁部内周面,其顶部自加热腔室的内周面起朝加热腔室的中心轴线突伸至平均预定高度,用以将加热腔室的壁部的热量朝加热腔室的中心轴线传递,凭借延热片的设置来提高流体导热的比表面积,进而有效提升热能生产效能以及热能传导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高效能热流体生产系统,尤指一种可以凭借延热片的设置来增加热管的加热比表面积的高效能热流体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创作人先前提出了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第102131474号的一种免浸水增效节能蒸气产生器,其包含一多层的换热室,是一密闭空间内以多个大、小同心筒状体所分隔而成循环油层与循环气层交错包围的密闭结构,使各循环气层以头尾相通衔接循环,而各循环油层间以设置连通孔连接循环;所述循环油层设一个输入油管与一个输出油管与外部一热油供应装置衔接,组成导引热油循环的进出结构;所述循环气层设一个细水雾喷嘴及一个蒸气输出管,所述细水雾喷嘴衔接一加压水源装置;凭借此结构组成可由加压水源装置供应细水雾喷嘴以伞状分布喷出粒径是400微米以下的细水雾,使细水雾在循环油层的多层次换热情况下迅速蒸发为所需条件(数量)的蒸气,达到高效率蒸气产出的使用效果。
而整个蒸气产生器的蒸气产生操作,是由热油供应装置的加热油箱加热内部的热油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条件,经循环油泵加压至分油缸后,经输入油管进入多层的换热室的循环油层内,进行多层次循环后,由输出油管先导向回油缸,再导回加热油箱,使多层换热室的内部换热空间达到一定条件的换热温度。
由于一方面必须在加热油箱对内部的热油进行加热,而另一方面还要由热油供应装置的循环油泵驱动油路循环的运转才能进行所述的换热操作,如此将增加结构上的复杂度;另外,分别由加热油箱进行加热,以及利用循环油泵驱动油路循环运转的复杂两面操作,又将使得整体的操作使用上产生耗能过多的问题,造成使用成本提高,而不符经济效益。
为改善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创作人又另外提出一种如中国台湾申请号第103213766号“蒸汽产生器结构改良”所示的专利,其包括蒸气产生器、水源装置及集汽缸。蒸气产生器一端设有能导入细水雾的水源装置,而另一端设为输出端,并在蒸气产生器的密闭管体外壁设有加热电磁线圈,一设有蒸汽入口相对衔接所述蒸气产生器的输出端。集汽缸包含至少一输出蒸汽的蒸汽出口。水源装置包括导水管,接设有一流量控制阀以及水泵,并以一端连结外接水源,所述导水管另一端分岔延伸形成两段平行伸入蒸气产生器内的不同长度的输出管,并在两段输出管末端分别接设一细水雾喷嘴。所述专利具备电磁加热功能,仅需使用电能,无空气污染的问题,操作安全性高;但是所述专利热管并无延热片的机能设置,以致无法透过延热片的延热及导热效果来提高热管内流体导热的比表面积,致使热管加热效率以及热能传导效能皆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所述专利确实未臻完善,仍有再改善进步的空间。
此外,已知使用燃煤、重油或天然气来加热锅炉的方式,在锅炉内注入热煤油,经由泵浦将热媒油的热能,以管线带至所需要的机台使用,使用后丧失热能的热煤油再循环回至锅炉中加热后再输出使用。
虽然,已知设备可达到热能输出的使用成效,但是所用的锅炉设备非常占空间,且危险性极高,况且,又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此外,大型锅炉每年更需要进行检测,不仅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且所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是故,睽诸前述已知的种种缺陷,实有将的作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本新型创作人鉴于目前已知技术仍有改进的空间,根据相关设备的多年产销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测试后,终于研制出一种高效能热流体生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华,未经张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8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