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3003.4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7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曲福文;李兆鹏;王丽娜;杜长明;于洪涛;王健;朱国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F25B3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隋秀文 |
地址: | 11663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回油 放油器 截止阀 满液式蒸发器 视液镜 引射器 压缩机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 回油装置 放油阀 取油 液体状态变化 喉管 操作装置 回油通道 位置通过 下部出口 吸气 缓冲罐 入口接 润滑油 观察 截断 壳体 视窗 排气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油操作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回油引射器、视液镜、截止阀、连接管、放油器和放油阀组成;回油引射器的上部入口接压缩机制冷剂排气,下部出口接压缩机制冷剂吸气,中部喉管位置通过连接管与放油器的顶端相连接;回油引射器与放油器之间设有截止阀,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相连,截止阀用于调节回油速率与截断回油通道;视液镜安装在连接管上,用于观察液体状态变化,在进行回油操作时,通过视液镜上的视窗进行观察;放油器通过连接管与满液式蒸发器壳体上的取油点相连接,靠近取油点的连接管的端部上设有放油阀,放油器起到润滑油缓冲罐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简便、性能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油操作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利用引射器的引射作用原理,用于氟利昂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侧的回油操作。
背景技术
螺杆冷水机组大多采用氟利昂制冷剂,由于氟利昂与润滑油一定程度上互溶,即便经过油分离器的分离作用,依然会有少量润滑油以油雾微粒的形式随压缩机排气,进入满液蒸发器中并且不断蓄积,由于润滑油密度小于氟利昂,在氟利昂制冷剂液面上方最终形成润滑油层。
蒸发器内的润滑油若不能被有效回收至压缩机中,会严重影响传热效率,极端情况下甚至造成运转部件缺少润滑,影响压缩机正常运转。
如何解决满液式蒸发器的回油问题,是保证冷水机组整体运行可靠的关键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主要利用引射器的引射作用原理,引射器上部入口接压缩机制冷剂排气,下部出口引入压缩机制冷剂吸气,中部喉管位置接入蒸发器取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主要由回油引射器1、视液镜2、截止阀3、连接管4、放油器5和放油阀6组成;
所述的回油引射器1,其上部入口接压缩机制冷剂排气,下部出口接压缩机制冷剂吸气,中部喉管位置通过连接管4与放油器5的顶端相连接;回油引射器1与放油器5之间的连接管4上设有截止阀3,截止阀3用于调节回油速率与截断回油通道;
所述的回油引射器1与截止阀3之间的连接管4上安装视液镜2,用于观察液体状态变化,在进行回油操作时,通过视液镜2上的视窗进行观察;
所述的放油器5,起润滑油缓冲罐的作用,放油器5的罐体通过多根上下平行分布的连接管4与满液式蒸发器壳体上的各取油点相连接,取油点沿满液式蒸发器壳体的垂直方向布置,位于取油点处的连接管4端部上设有放油阀6。
所述的视液镜2与连接管4通过纤焊方式连接,其余各部件通过扩口式管接头方式连接。
所述的连接管4的材质为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简便、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回油引射器;2视液镜;3截止阀;4连接管;5放油器;6放油阀;a、b、c取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装置,主要由回油引射器1、视液镜2、截止阀3、连接管4、放油器5和放油阀6组成。
除视液镜2与连接管4通过纤焊方式连接外,其余各部件间通过扩口式管接头方式连接。
回油引射器1上部入口接压缩机制冷剂排气,下部出口接压缩机制冷剂吸气,中部喉管位置接入蒸发器各取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未经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3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