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波束测深仪船用钢质分体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6038.3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1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超;孙家文;张建民;于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杨翠翠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舷 套装架 测深仪 分体固定 单波束 折叠架 船用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测深仪换能器 可拆卸装置 海域 夹板 浅水 挡板作用 固定套管 固定圆环 固定装置 配合固定 旋转手轮 支架螺栓 装置主体 固定杆 海流 套管 拆离 后仰 损毁 抬离 旋出 旋进 拆卸 焊接 水深 测量 观测 水面 | ||
单波束测深仪船用钢质分体固定装置,其属于测深仪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该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套装架、折叠架和螺旋夹板三部分;套装架和折叠架通过末端的支架螺栓连接,并通过焊接在固定套管下方的固定圆环与后仰套管配合固定。套装架为可拆卸装置,在浅水且存在暗礁、潜堤、沙脊等海域测量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拆离套装架,向船舷内侧扳动换能器固定杆,使其抬离水面,避免损毁。挡板作用在船舷外侧,顶板作用在船舷内侧,通过旋转手轮可将顶板旋进或旋出,便于在船舷上安装或拆卸。该装置满足不同水深海域测深仪换能器固定工作,方便、简单、快捷,并且还可以辅助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进行海流定点观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波束测深仪船用钢质分体固定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固定单波束测深仪的换能器固定杆,进行走航式水深地形测量,其属于测深仪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此外,该支架还可以辅助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进行定点海流观测工作。
背景技术
目前,水域地形测量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单波束、多波束、侧扫声呐等。相对于其它测量方法来说,单波束测深具有方便、灵活、简单、易于操作等优势。单波束测深系统主要由主机系统、定位系统和声学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搭载船只、皮筏等平台进行测量。在施测之前需要将换能器固定杆放入水中,且与海底呈垂直状态,调整换能器吃水深度,保证声波垂直海底发射和接收。若换能器固定杆与水面斜交,声波则为斜向发射和接收,这将对测深数据的精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如何保证换能器固定杆与海底保持垂直状态,是开展单波束测深工作的首要任务。
初始阶段,测量人员通过绳索将换能器固定杆捆绑至船舷外侧。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弊端尤为凸显。如在长时间水流的反复冲击下,绳索会逐渐松散,造成换能器固定杆倾斜甚至脱落。不仅对测量数据精度产生影响,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换能器固定杆被捆绑至船舷外侧,在遇到突发状况下(如潜堤、沙脊、暗礁等)不能及时回收,造成换能器碰撞损毁。
改正阶段,在认识到绳索捆绑的种种弊端之后,测量人员发明了第一代简易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由一个T型架和一个套管组成,套管通过横轴与T型架相连并可以90°后仰,套管侧面有两个旋转螺栓用于锁紧换能器固定杆,T型架上预留一些孔洞,在安装过程中通过铁钉与船舷固定到一起。该固定支架解决了绳索固定不牢、不能及时回收换能器、调整吃水不便等问题,在技术上取得一定进步。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固定支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通过铁钉与船舷固定到一起,装卸比较繁琐,费时费力,遇到铁质船体时无法用铁钉固定;为防止回声系统固定杆在水流冲击下后仰,需要在后方用长木方等物品进行斜支,占用船体空间,行走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波束测深仪船用钢质分体固定装置。该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拆除套装架,可以向船舷内侧扳动换能器固定杆,使其抬离水面,保护设备安全。
本使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单波束测深仪船用钢质分体固定装置,该结构中的套装架和螺旋夹板分别连接在折叠架上。所述套装架采用的上臂支架前端焊接固定套管,固定套管和上臂支架之间设置支撑横杆,固定套管的下端焊接固定圆环,上臂支架的下端通过支架螺栓固定在折叠架的T型支架上;T型支架的前端焊接有挡板,挡板作用在船舷的外侧,后仰套管可绕设置在T型支架上的横向滚轴转动,后仰套管的顶端与固定圆环相配合;所述T型支架的末端通过夹板螺栓和套臂连接螺旋夹板,所述螺旋夹板采用手轮带动传动轴末端的顶板旋进或旋出,顶板作用于船舷的内侧,传动轴的螺纹与固定在套臂内的螺纹套管相配合;所述固定套管和后仰套管上都设有用于锁紧换能器固定杆的旋转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未经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6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开启的船底泄放螺塞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无人船的水下3D扫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