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8983.7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4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陆信武;秦金保;李维敏;张省;殷敏毅;叶开创;刘晓兵;赵振;刘光;施慧华;崔超毅;彭智猷;杨心蕊;黄新天;陆民;蒋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F2/07 |
代理公司: | 31218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内动脉 本实用新型 覆膜支架 主动脉 供血 颅内 体外 斑块脱落 颅内血管 颅内血流 手术操作 主动脉弓 发生率 转流管 开窗 血流 中风 创伤 中断 重建 覆盖 恢复 | ||
1.一种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鞘管,所述第一鞘管用于通过右侧颈总动脉植入升主动脉根部靠近心脏瓣膜处,所述第一鞘管的尾端朝向右侧颈内动脉方向;
一第二鞘管,所述第二鞘管用于植入右侧颈内动脉的远端,所述第二鞘管的尾端朝向所述右侧颈总动脉方向,且与所述第一鞘管连通;
一第三鞘管,所述第二鞘管用于通过左侧颈总动脉植入近心端的主动脉弓处,所述第三鞘管的尾端朝向左侧颈内动脉方向,且能够与所述第二鞘管连通;
一第四鞘管,所述第四鞘管插入所述第一鞘管的尾端,所述第四鞘管的尾端远离所述第一鞘管,所述第四鞘管与所述第一鞘管连通,且与所述第三鞘管连通;
一第一转流管,所述第一转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鞘管的尾端的支管及所述第二鞘管的尾端的支管,以使所述第一鞘管与所述第二鞘管连通;
一第二转流管,所述第二转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鞘管的尾端的支管及所述第三鞘管的尾端的支管,以使所述第二鞘管与所述第三鞘管连通;以及,
一第三转流管,所述第三转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鞘管的尾端的支管及所述第四鞘管的尾端的支管,以使所述第三鞘管与所述第四鞘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鞘管的内径,且所述第一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鞘管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鞘管为大于或等于16F的鞘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鞘管为大于或等于6F的鞘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鞘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6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鞘管为大于或等于12F的鞘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鞘管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与双侧颈内动脉颅内转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鞘管为大于或等于8F的鞘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89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闭症辅助治疗笔
- 下一篇:一种防堵塞的吸引管及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