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79272.1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7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丹;张帝;郭文明;朱吉然;唐海国;龚汉阳;韩耀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指示器 螺杆 盖板 壳体 压板 本实用新型 壳体顶部 压紧机构 长条孔 上表面 螺管 配电 电线 对称安装 感应指示 固定机构 开口位置 螺纹连接 底端 套接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指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感应指示机构,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顶部放置有与开口位置对应的盖板,所述壳体和盖板之间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两个螺杆,两个螺杆的底端对称安装在盖板的上表面,两个螺杆之间设有两个压板,两个压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长条孔,两个长条孔分别套接在两个螺杆上,两个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螺管,螺管位于压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不仅便于电线和故障指示器的分离和连接,还提高电线和故障指示器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指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
背景技术
故障指示器是指一种安装在电力线上指示故障电流的装置,大多数故障指示器仅可以通过检测短路电流的特征来判别指示短路故障,故障指示器是一种能反映有短路电流通过而现出故障标志牌(红牌)的电磁感应设备,将这故障指示器在配电线路沿线装设,一旦线路发生故障,短路电流流过,故障指示器便动作,而现有技术中,故障指示器通常时通过拉簧或压簧的形式固定在电力线路上,因此在拆卸指示器时,还需通过较大的力拉动或推动弹簧,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感应指示机构,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顶部放置有与开口位置对应的盖板,所述壳体和盖板之间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两个螺杆,两个螺杆的底端对称安装在盖板的上表面,两个螺杆之间设有两个压板,两个压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长条孔,两个长条孔分别套接在两个螺杆上,两个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螺管,螺管位于压板的上方,两个压板之间通过两个活动机构连接,两个活动机构分别位于压板两个对称的侧面上,所述活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轴,两个固定轴分别安装在两个压板的侧面上,两个固定轴上均套接有长条板,两个长条板的侧面相互接触并通过销轴铰接,两个固定轴远离压板的一端均安装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曲形件和多个凸块,多个凸块分别安装在壳体和盖板的侧面,两个曲形件分别位于盖板的两侧并与多个凸块的位置对应,两个曲形件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凸块位置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凸块匹配安装,两个曲形件之间相对的侧面均开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三凹槽,两个位置对应的第三凹槽之间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长条板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呈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感应指示机构包括LED指示灯、电磁感应线圈、单片机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单片机电路板和蓄电池均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安装在单片机电路板上,所述LED指示灯贯穿安装在壳体上,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路板连接,所述LED指示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电路板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螺杆上均套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上下表面分别与螺管的底部和压板的上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压紧机构,用于将压板压在电线上,方便故障指示器与电线的连接,而且还方便故障指示器与电线的分离,方便了工作人员内的操作;通过加入活动机构,用于根据电线的大小调节两个压板之间的角度,使得两个压板呈倒V状,从而对压板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故障指示器与电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不仅便于电线和故障指示器的分离和连接,还提高电线和故障指示器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城建学院,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79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