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插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0448.5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新;向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28 | 分类号: | H01R24/28;H01R13/502;H01R13/58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端子 固定部 壳体 充电插头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插头 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 连接固定部 卡合固定 壳体内腔 密闭 容腔 侧面 贯穿 外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插头结构,包括壳体、插头和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插头、输出端子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密闭的容腔,输出端子包括固定部和导线,导线贯穿连接固定部并从壳体内腔向外部延伸,输出端子通过固定部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从两侧卡合固定固定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科技的不断发展,充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现有的充电插头由于其结构限制导致如果输出端子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输出端子部件不方便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头,输出端子与插头壳体可拆卸连接,方便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插头结构,包括壳体、插头和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插头、输出端子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密闭的容腔,输出端子包括固定部和导线,导线贯穿连接固定部并从壳体内腔向外部延伸,输出端子通过固定部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从两侧卡合固定固定部。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包括一安装孔,安装孔上设置有一内凹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壳体靠近安装孔一端设置有一卡合板,卡合板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内凹的第二卡合槽。
进一步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水平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固定部贯穿设置在安装孔上。固定部包括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第一圆柱部位于壳体内腔,第二圆柱部位于壳体外侧。
进一步的,固定部还包括阻挡块,阻挡块包括阻挡层和凸起部,阻挡层两个端面分别连接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阻挡层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孔的面积,阻挡层抵合在安装孔外侧,凸起部沿轴向设置在第一圆柱部上并垂直连接阻挡层。
进一步的,第一圆柱部侧面相对设置有凸起部和内凹槽。内凹槽沿第一圆柱部周向设置。
凸起部、第一卡合槽配合卡合,内凹槽、第二卡合槽配合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头,壳体与输出端子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在连接时,将输出端子的固定部通过第一壳体的安装孔推入直至阻挡层抵合与安装孔抵合,此时固定部上的凸起部和安装孔上的第一卡合槽配合卡合,完成导线与壳体内部的电子部件电性连接后再将第二壳体扣合第一壳体,此时第二壳体上的卡合板与固定部上的内凹槽卡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连接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从两侧卡合固定部完成输出端子的固定连接。在拆卸时,将第二壳体掀开,再将导线与壳体内部的电子部件断开连接,沿第一壳体的安装孔将输出端子推出即完成拆卸,拆卸后可进行输出端子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头结构中输出端子与插头壳体可拆卸连接,方便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输出端子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输出端子结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第二壳体与输出端子连接结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第二壳体与输出端子连接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0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插座
- 下一篇:一种新型射频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