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级联式多功能离并网储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0905.0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8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龙;陈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桑林艳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传感器 并网 电流传感器 依次连接 断路器 功率柜 储能系统 动力电缆 滤波电容 主控制柜 电池柜 电抗器 级联式 接触器 电池 电力电子变换 本实用新型 开关电源 使用寿命 双向连接 主控制箱 滤波柜 熔断器 总线 离网 电路 | ||
一种级联式多功能离并网储能系统属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领域;包括主控制柜与功率柜分别通过动力电缆和422总线双向连接,功率柜通过动力电缆依次连接滤波柜和电池柜,功率柜通过CAN总线连接电池柜;主控制柜包括第一电压传感器依次连接第一断路器、第二电压传感器、接触器、并网电抗器、熔断器和电流传感器,并网电抗器和接触器之间连接滤波电容,第二电压传感器和第一断路器之间依次连接第二断路器和并离网切换电路,主控制箱分别连接电流传感器、滤波电容、第一电压传感器和第二电压传感器,开关电源分别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电池的电能质量,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级联式多功能离并网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的灌浆支撑技术,针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一方面能够通过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联合,减少电网的随机性并提高器可调性,另一方面通过点忘记的储能应用增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适应性。对于后者,储能作为电网的可调度组员,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在电网级应用中,需要储能进行秒至小时级的多时间尺度功率支撑,而电池储能技术由于具有四象限调节能力、效率高、安装灵活等特点,被认为在电网级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各种储能载体中,电池储能系统被广泛应用,在现有的电池储能系统中由于级联模块采用的双向H桥直流侧的电压电流存在波动,对电池产生冲击,导致减低电池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级联式多功能离并网储能系统,通过滤波柜连接电池,极大平滑了加在电池两端的电压和流入电池的电流,改善了电池的电能质量,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级联式多功能离并网储能系统,包括主控制柜、功率柜、滤波柜和电池柜;所述主控制柜与功率柜分别通过动力电缆和422总线双向连接,所述功率柜通过动力电缆依次连接滤波柜和电池柜,所述功率柜通过CAN总线连接电池柜;
所述主控制柜包括主控制箱、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一断路器、第二电压传感器、接触器、并网电抗器、熔断器、电流传感器、第二断路器、并离网切换电路、滤波电容和开关电源;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依次连接第一断路器、第二电压传感器、接触器、并网电抗器、熔断器和电流传感器,所述并网电抗器和接触器之间连接滤波电容,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和第一断路器之间依次连接第二断路器和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主控制箱分别连接电流传感器、滤波电容、第一电压传感器和第二电压传感器,所述开关电源分别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箱包括背板总线板卡、主控制板卡、光纤接收通讯板卡、光纤发送通讯板卡、IO板卡和电源板卡;所述主控制板卡、光纤接收通讯板卡、光纤发送通讯板卡、IO板卡和电源板卡分别插在背板总线板卡的插槽内,所述IO板包括FPGA,所述主控制板卡包括CPU,所述FPGA分别连接电流传感器、滤波电容、第一电压传感器和第二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源板卡连接电池柜。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柜包括若干功率箱;所述若干功率箱按照级联的方式分成三组,每组功率箱依次串联,所述三组功率箱的一端分别为U相、V相和W相,所述三组功率箱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N相,所述U相、V相和W相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柜的A点处,所述功率箱包括若干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0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