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3832.0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0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杰;李芳亮;李娟;葛丽君;褚维礼;隋洪越;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富特能源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5B41/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源热泵 循环水管 供能 蓄能 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 蓄能系统 蓄能池 用户端 水池 保证系统 供暖领域 模式切换 三通管 下三通 释能 联合 | ||
1.一种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包括直供空气源热泵(1)、蓄能空气源热泵(2)、板式换热器(3)、蓄能水池(4)、用户端(5)、直供循环泵(6)、蓄能循环水泵(7)、释能循环水泵(8)和蓄能池侧循环水泵(9),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5)分别通过第一循环水管(10)和第二循环水管(11)与板式换热器(3)连接,所述直供空气源热泵(1)的输出端与第二循环水管(11)连接,直供空气源热泵(1)的输入端通过直供循环泵(6)与第一循环水管(10)连接,所述蓄能空气源热泵(2)的输出端与第二循环水管(11)连接,蓄能空气源热泵(2)的输入端通过蓄能循环水泵(7)与第一循环水管(10)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水管(10)与板式换热器(3)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释能循环水泵(8);
所述蓄能水池(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三通管和下三通管,上三通管的两个分支分别与第三循环水管(12)和第四循环水管(13)连接,下三通管的两个分支分别与第三循环水管(12)和第四循环水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水管(12)和第四循环水管(13)的另一端与板式换热器(3)连接,且第四循环水管(13)与板式换热器(3)的连接处设置有蓄能池侧循环水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供空气源热泵(1)的输出端通过自动转换阀门V1与第二循环水管(11)连接,直供空气源热泵(1)的输入端分别通过直供循环泵(6)和自动转换阀门V2与第一循环水管(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空气源热泵(2)的输出端通过自动转换阀门V3与第二循环水管(11)连接,蓄能空气源热泵(2)的输入端分别通过蓄能循环水泵(7)和自动转换阀门V4与第一循环水管(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转换阀门V1和自动转换阀门V3之间的第二循环水管(11)上还设置有自动转换阀门V5,所述自动转换阀门V2和自动转换阀门V4之间的第一循环水管(10)上还设置有自动转换阀门V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水管(11)与板式换热器(3)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自动转换阀门V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能循环水泵(8)上并联设置有自动转换阀门V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三通管的一个分支通过自动转换阀门Va与第四循环水管(13)连接,上三通管的另一个分支通过自动转换阀门Vb与第三循环水管(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空气源热泵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三通管的一个分支通过自动转换阀门Vb与第四循环水管(13)的一端连接,下三通管的另一个分支通过自动转换阀门Va与第三循环水管(12)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富特能源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富特能源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38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供地源锅炉
- 下一篇:一种低温热泵自动排水防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