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淀池浮渣撇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2865.1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3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华;杨漫;张淑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黄少波;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池 污泥井 浮渣 浮渣斗 本实用新型 集泥槽 阀门 浮泥 连通 出水水质 提升装置 污泥回流 显示设备 液位传感 软管 池表面 除沉淀 积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池浮渣撇除装置,包括沉淀池和污泥井,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集泥槽,还包括:浮渣斗以及用于调节浮渣斗在沉淀池内高度的提升装置;所述浮渣斗的底部通过软管及第一阀门与污泥井连通,所述集泥槽通过管道及第二阀门与污泥井连通;所述污泥井内设有污泥井液位传感显示设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撇除沉淀池表面的浮渣或浮泥,减少浮泥的流失和浮渣的积累对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同时满足工艺运行污泥回流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沉淀池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淀池浮渣撇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沉淀池的设置必不可少,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泥水分离,一方面保证出水的澄清,另一方面因工艺运行的要求,沉淀的污泥需要回流,以保证处理的效果。
针对于易发酵腐化的污泥或者厌氧出水带泥等会在沉淀池表面形成浮泥或浮渣的情况,如不对浮泥或浮渣及时收集,会导致沉淀池表面积存大量浮泥或浮渣,并且越集越厚,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除此之外,通常沉淀池表面积存的易发酵腐化的污泥,作为浮渣或垃圾来处理,不回流至前端工艺单元,而厌氧出水带泥时在沉淀池表面所形成的浮泥,其性质基本上与沉淀池底部污泥性质类似,需要回流重新进入系统,如无法收集,随着不断地流失,最终系统会因污泥浓度的不断的降低,造成处理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填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一种沉淀池浮渣撇除装置,可以及时对浮渣或浮泥撇除回收,减少浮泥的流失和浮渣的积累对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同时满足工艺运行污泥回流的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沉淀池浮渣撇除装置,包括沉淀池和污泥井,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集泥槽,还包括:浮渣斗以及用于调节浮渣斗在沉淀池内高度的提升装置;所述浮渣斗的底部通过软管及第一阀门与污泥井连通,所述集泥槽通过管道及第二阀门与污泥井连通;所述污泥井内设有污泥井液位传感显示设备。
进一步,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沿沉淀池壁设置的提升轨道,以及安装在沉淀池顶的吊机;所述浮渣斗活动连接于提升轨道上并与吊机的吊钩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为手动或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启停沉淀池底部集泥槽与污泥井连接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以控制污泥井内的泥位,利用沉淀池水位和可调节高度的浮渣斗的液位差,使浮渣或浮泥自动进入浮渣斗,然后流入污泥井内,从而可以有效的撇除沉淀池表面的浮渣或浮泥,减少浮泥的流失和浮渣的积累对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同时满足工艺运行污泥回流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面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沿C-C面剖视图;
其中:1-浮渣斗、2-软管、3-污泥井、4-第二阀门、5-管道、6-第一阀门、7-提升导轨、8-吊机、9-沉淀池、10-集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沉淀池浮渣撇除装置,包括沉淀池9和污泥井3,所述沉淀池9的底部设有集泥槽10。
还包括浮渣斗1以及用于调节浮渣斗1在沉淀池9内高度的提升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2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胶状杂质的刮泥机悬臂
- 下一篇:酸泥抽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