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青光眼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4264.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3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大卫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光眼 导流管体 本实用新型 导流片体 导流管 导流口 引流槽 引流阀 引流管 连通 连接套 引流器 医疗器械技术 术后并发症 堵塞 引流 单向逆止 眼部瘢痕 一端连接 一体设置 瘢痕组织 植入术 上端 成功率 加工 蘑菇 | ||
一种青光眼引流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青光眼引流阀受眼部瘢痕组织堵塞,引流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管、保护片、连接套和导流管,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保护片,保护片内部加工有引流槽,引流槽与引流管连通,导流管通过连接套与引流槽的另一端建立连通;导流管包括导流管体和与导流管体上端一体设置的导流片体,导流片体呈“蘑菇”状,导流片体的中心位置加工有导流口,导流口与导流管体连通,所述的导流管体与导流口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逆止阀。本实用新型可彻底解决青光眼引流阀被瘢痕组织包裹堵塞等问题,明显提高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青光眼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第二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也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内房水排出不畅使眼内压力升高,并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而失明,对于难治性青光眼,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术式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现有的青光眼引流阀主要由一条柔韧的硅胶管(即引流管)和一个与硅胶管一端(外口)固定连接的引流盘组成。植入时,先将引流盘植于眼外结膜下,再将硅胶管的另一端插于眼内,使眼内房水通过硅胶管从外口端流出后被眼外组织吸收,达到降低眼内压力目的。
但是使用现有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引流装置后,外口常常会被周围不断增长的瘢痕组织堵塞,而这些组织瘢痕化(组织黏连)覆盖到引流管开口处,导致无法引流,从而使房水排出不畅,眼压逐渐升高,最终手术失败,因此急需一种治疗青光眼的引流器,解决青光眼治疗过程引流失败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青光眼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青光眼引流器包括引流管、保护片、连接套和导流管,所述的引流管为空心管体,引流管的一端呈针尖状引流眼内房水,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保护片,所述的保护片为弧形弯曲拱顶状,保护片内部加工有引流槽,引流槽的一端与引流管连通,引流槽的另一端设置在保护片的顶部,所述的导流管通过连接套与引流槽的另一端建立连通;
所述的导流管包括导流管体和与导流管体上端一体设置的导流片体,导流片体呈“蘑菇”状,导流片体的中心位置加工有导流口,导流口与导流管体连通,所述的导流管体与导流口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逆止阀。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套包括圆环形连接体和设置在圆环形连接体上端的裙围部,所述的圆环形连接体的下端内侧壁设有内倒角部。
优选的:所述的导流管体的上端与导流片体连接处加工有环形槽,所述的单向逆止阀包括单向阀铰接座和单项阀盖板,所述的单项阀盖板与单向阀铰接座铰接连接,单项阀盖板安装在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导流口为规则形状。
优选的:所述的导流口为倒梯形、方形或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明显提高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在引流主体上再增加一个导流管,让导流管延伸至眼球结膜外,并且伸出结膜外的管的开口端变大,能够防止引流主体被自身组织瘢痕化,当引流管发生堵塞时,可以通过设置在保护片上端的导流管实现从外部疏通引流器,省去从内部疏通的麻烦。
3、本实用新型可彻底解决青光眼引流阀被瘢痕组织包裹堵塞等问题,明显提高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引流管与保护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大卫,未经孙大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4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