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人体感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7602.X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1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全;郭瑱祎;余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金香云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感应 控制主板 传感器模块 充电模块 二氧化碳传感器 人体感应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浓度监测仪 电源插头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监测 警报功能 壳体后壁 壳体内腔 壳体前壁 室内环境 一氧化碳 电连接 监测仪 传感器 警示 壳体 智能 安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人体感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插头、LED灯板、人体感应面板、充电模块、控制主板及传感器模块,所述电源插头设于壳体后壁,所述LED灯板和人体感应面板均安装在壳体前壁,所述充电模块和控制主板均安置在壳体内腔,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人体感应面板和控制主板,传感器模块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和充电模块分别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监测仪通过传感器结合室内环境实际人员情况,智能地进行二氧化碳监测警示,且兼有一氧化碳浓度警报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环境参数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带人体感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在我国人们对与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度逐渐加强,迫使人们对于目前所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是是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据统计,一般人7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和身体健康状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针对人员密度较高的房间,提出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目前部分科技住宅也有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二氧化碳的监测没有与实际人员数联系起来,并且目前二氧化碳监测主要是和新风系统进行联动,多用于报告厅等大空间人员密度较大的区域。部分无新风联动系统的空间无法对其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监测和提示,例如目前国内很多办公楼的办公区域,或者教学楼的教室,其人员密度较高,但往往不具备二氧化碳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部分无新风联动系统的空间无法对其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监测和提示,例如目前国内很多办公楼的办公区域,或者教学楼的教室,其人员密度较高,但往往不具备二氧化碳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小空间、人员密度较大的办公建筑和学校建筑,包括办公室、教室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主要放置于出入口,通过人体感应面板监测室内人员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人体感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源插头、LED灯板、人体感应面板、充电模块、控制主板及传感器模块,所述电源插头设于壳体后壁,所述LED灯板和人体感应面板均安装在壳体前壁,所述充电模块和控制主板均安置在壳体内腔,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人体感应面板和控制主板,传感器模块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和充电模块分别与控制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表面布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表面镂空,使传感器模块充分暴露在空气中。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设有三个发光灯泡,可显示三种不同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插头采用国标两脚扁型插头,所述电源插头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的整体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位于人体感应面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有电池槽,用于装载充电电池,所述电池槽两端的触片分别与充电模块及传感器模块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监测仪采用整体设计,方便携带,自带充电电池,随时即用。通过人体感应面板监测室内人员情况,智能地对室内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根据室内人员实际情况开启或暂停监测警报系统,提高监测效率。可扩展其他室内环境参数监测,例如甲醛、可吸入颗粒浓度等。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7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花生考种桌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实地气体动态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