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通锥输送方向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6688.8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8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胜;司刘俊;朱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申江风冷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70 | 分类号: | E01F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锥 直立 第一驱动机构 躺卧 方向转换装置 动力元件 方向转换 驱动机构 驱动 本实用新型 安全系数 变换装置 相邻设置 行走机构 自动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锥输送方向转换装置,该变换装置设置在行走机构上,其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执行元件和驱动该执行元件旋转的第一动力元件,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用以将所述第一机架上直立的交通锥躺卧到所述第二机架上或将所述第二机架上趟卧的交通锥直立到第一机架上;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执行元件和驱动该执行元件旋转的第二动力元件,所述第二执行元件用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该装置能够把交通锥从躺卧输送方向转换成直立输送或从直立输送方向转换成躺卧输送,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道路使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交通锥输送方向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达,道路养护量快速增长,在运营公路维修过程中,路面的封锁和开放是重要的作业项目之一,所以交通导改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单位已开始研究交通锥自动收放车或设备,有相关装置陆续诞生,但这些装置还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有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还需要部分人工参与,安全性较差;有的回收交通锥和施放交通锥需要两种装置分别完成,至今还没有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的相关装置来完成交通锥的收放。随着道路交通自动化的发展,全自动收放交通锥的装置越来越受重视,如何自动变换交通锥在收放过程中不同姿态,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交通锥输送方向转换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交通锥输送方向转换装置,该变换装置设置在行走机构上,其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执行元件和驱动该执行元件旋转的第一动力元件,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用以将所述第一机架上直立的交通锥躺卧到所述第二机架上或将所述第二机架上趟卧的交通锥直立到第一机架上;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执行元件和驱动该执行元件旋转的第二动力元件,所述第二执行元件用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
第一执行元件为拨杆,第一动力元件的气缸伸缩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活塞杆,拨杆安装在活塞杆上,第一动力元件固定在摆臂内,摆臂下端铰接固定在支撑杆件上,摆臂为带有螺旋槽的套筒,螺旋槽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圆弧段的圆弧角度为90度,拨杆的自由端穿出螺旋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的上表面均设有使交通锥往返移动的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元件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
进一步,所述第二动力元件为马达。
进一步,所述第二执行元件为同步带以及套设在同步带上的同步轮,同步轮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机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机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为能够把交通锥从躺卧输送方向转换成直立输送或从直立输送方向转换成躺卧输送的全自动装置,摆臂匀速摆动,可适用于不同的交通锥;另外,该交通锥输送方向转换装置与行走机构上的收放装置和存储装置配合,便于交通锥的施放或回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执行元件与第一动力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摆臂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臂的另一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申江风冷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申江风冷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66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立体停车设备限高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