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8253.7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4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梁玲;汪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新元;梁玲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M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陈国俊 |
地址: | 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袋 本实用新型 稻飞虱防治 充气部 稻飞虱 注水部 喷洒农药 水稻植株 充气口 固定桩 注水口 稻株 上移 注水 水位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包括气袋卷和固定桩,所述气袋卷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充气部,下部为注水部,所述充气部设置有充气口,所述注水部设置有注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袋卷围田,向气袋卷所围的田里注水直到水位到达水稻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为止的方法迫使稻飞虱从稻株底部上移,从而喷洒农药时能够大范围的直接作用于稻飞虱,使其无处可躲,提升了灭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稻飞虱,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稻飞虱常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有时也危害麦类、甘蔗等,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由于稻飞虱多位于稻株杆部吸食汁液,因此喷洒农药时,由于稻叶的遮挡,农药不易直接作用于稻飞虱,从而导致药液的除害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
实施方案:
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包括气袋卷和固定桩,所述气袋卷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充气部,下部为注水部,所述充气部设置有充气口,所述注水部设置有注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气袋卷的高度为正常水稻植株高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部的高度为注水部高度的两倍。
进一步的,所述气袋卷的长度大于田埂的周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袋卷围田,向气袋卷所围的田里注水直到水位到达水稻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为止的方法迫使稻飞虱从稻株底部上移,从而喷洒农药时能够大范围的直接作用于稻飞虱,使其无处可躲,提升了灭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包括气袋卷1和固定桩2,所述气袋卷1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充气部11,下部为注水部12,所述充气部11设置有充气口,所述注水部12设置有注水口。
所述气袋卷1的高度为正常水稻植株高度的三分之二,从而保证向田里注水时,水位能够达到指定标准。
所述充气部11的高度为注水部12高度的两倍,是为了保证气袋卷整体在田埂上更稳定。
所述气袋卷1的长度大于田埂3的周长,气袋卷1首尾结合处部分重合,从而便于用固定桩进行封紧。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围田:清除田埂上石子或者瓦片等带有尖锐菱角的物体,然后将气袋卷1围绕田埂一周放好,然后用抽水泵和充气泵分别向注水部12和充气部11内注水和充气,完成之后将气袋卷下部的注水部12围绕田埂一周垛好,避免尖锐物体滑坡气袋卷;
第二步,固定:在气袋卷1的周围紧贴气袋卷外壁钉入固定桩2,气袋卷1首尾两头搭接时将重合的部位从内外两侧紧紧压紧,然后紧贴内外两侧钉入固定桩,避免想田里注水时,气袋卷向外倾倒;
第三步,注水:用抽水泵向气袋卷1所围的田里注水直到水位到达水稻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为止,使得稻飞虱不得不移动到稻叶处,从而保证喷洒农药时最大可能的杀死稻飞虱;
第四步,洒药:向气袋卷1所围的田里喷洒农药,喷洒时要均匀,保证农田的每一处都喷洒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新元;梁玲,未经汪新元;梁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8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种植用的多层种植架
- 下一篇:一种樱桃防根癌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