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1688.7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5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能;王波;郑迎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江苏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01K23/10 | 分类号: | F01K23/10;F02C7/141;F02C7/16;F02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余木兰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轮机 余热锅炉 温度测量装置 透平排气 本实用新型 燃气轮机燃烧室 燃气轮机压气机 联合循环机组 排放控制系统 测量装置 锅炉排气 喷雾装置 透平 出口烟道 发电领域 控制系统 依次相连 运行成本 排烟 黄烟 进口 缓解 排放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它属于燃气轮机发电领域。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包括燃气轮机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的透平、余热锅炉和透平排气温度测量装置、余热锅炉进口温度测量装置、锅炉排气CO测量装置和喷雾装置,燃气轮机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的透平与余热锅炉依次相连,透平排气温度测量装置设在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出口,余热锅炉进口温度测量装置设在余热锅炉入口,锅炉排气CO测量装置设在余热锅炉排烟处,喷雾装置设在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出口烟道中。本实用新型系统简单合理,运行成本低,降低在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的NO2排放,从而缓解或者消除启动黄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它属于燃气轮机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具有高效、低排放的特点,且机组启动快。我国大量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用于电网调峰。大量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存在烟囱冒黄烟的现象。
研究表明,黄烟的产生是由于在低负荷工况下机组排烟中NO2含量过高导致,当排烟中的NO2达到约10ppm以上时,即会出现肉眼可见的淡黄色排烟。为了减缓或者消除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的黄烟现象,燃气轮机厂家不断的更新其燃烧器。
以GE公司为例,为了解决其F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中的黄烟问题,开发了完全不带扩散燃烧的全预混DLN2.6+燃烧器,并通过调整机组启动过程的策略等技术,大大减少了启动过程的黄烟现象,但仍不能完全消除NO2排放带来的黄烟问题。其他去除启动过程中NO2的办法包括在余热锅炉中通过SCR等催化还原方式将NO2和NO还原成N2。但是,一方面该方式会增加投资和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改造机组,需要在余热锅炉烟道中预留有SCR布置的空间,使得该方式的应用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系统设计简单合理,运行成本低,降低在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的NO2排放,从而缓解或者消除启动黄烟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低压缸、中压缸、高压缸、燃气轮机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的透平、余热锅炉和高压给水泵,所述发电机、低压缸、中压缸、高压缸、燃气轮机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气轮机的透平与余热锅炉依次相连,余热锅炉与燃气轮机匹配,高压给水泵与余热锅炉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平排气温度测量装置、余热锅炉进口温度测量装置、锅炉排气CO测量装置和喷雾装置,所述透平排气温度测量装置设置在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出口,余热锅炉进口温度测量装置设置在余热锅炉入口,锅炉排气CO测量装置设置在余热锅炉排烟处,喷雾装置设置在燃气轮机的透平排气出口烟道中,喷雾装置的给水通过高压给水泵;系统简单,运行成本低,降低在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的NO2排放,从而缓解或者消除启动黄烟。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雾给水流量调节阀,所述喷雾给水流量调节阀设置在高压给水泵与喷雾装置的连通管路上;喷雾给水流量调节阀,调节喷雾装置的喷雾水量,快速降低烟气温度。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NO2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氧器,所述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设置除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江苏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未经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江苏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1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