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2087.8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7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才辉;马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向支撑 城门洞型 横向支撑 模型试验 支撑装置 古建筑 本实用新型 物理模型建立 安全问题 病理研究 城门洞 对接处 门洞 搭放 对拼 覆压 抽出 保证 安全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纵向支撑通道和两个横向支撑通道,两个纵向支撑通道和两个横向支撑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城门洞形状,该两个纵向支撑通道无工具对拼而成,在两个纵向支撑通道对接处横向搭放有两个横向支撑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实现了在古建筑物理模型建立过程中门洞之上覆压时的安全问题,并且在建立玩模型时候还可安全抽出,保证了对古建筑研究的可行性,从而保证了古建筑病理研究的顺利开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构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的岁月流逝不断催促着以往朝代的更迭,历史文物更是枚不胜举。近年来,随着国家繁荣强盛,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历史古迹的保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技术逐渐成熟,古文物病害病理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古遗址因年代久远,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而产生了不可挽回的病害,诸如酥碱、侵蚀、空洞、开裂等。然而土遗址具有不可再生性,一经破坏就会成为历史,成为人类永久性的损失,所以保护古建筑就需要慎之又慎,决不能仓促而就。尤其是某些古遗址,既不能建馆保护还存在承接游客,这对古文物遗址的损伤不言而喻。
为了深入了解古建筑结构所面临的病害及形成的内因,就需要建立一种古建筑基座的物理模型,研发这种模型内部支撑装置并在后期可拆卸就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可在建立物理模型时起到支撑作用,并在后期安全拆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纵向支撑通道和两个横向支撑通道,两个纵向支撑通道和两个横向支撑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城门洞形状,该两个纵向支撑通道无工具对拼而成,在两个纵向支撑通道对接处横向搭放有两个横向支撑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城门洞型模型试验支撑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每个横向支撑通道的内端拱顶向前凸出,搭在两个纵向支撑通道的对接处。
所述的两个纵向支撑通道与两个横向支撑通道的组成结构一致,截面为城门洞形状,其结构是,包括在两侧城门洞下部立面分别设置有一个下部支撑,每侧下部支撑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个底部辐条,每侧的底部辐条铰接有多组副链杆,两侧的多组副链杆相对共同铰接在一个主链杆上;每侧的下部支撑向上通过合页与起拱支撑铰接,每侧的起拱支撑顶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拱顶支撑。
所述的两个拱顶支撑之间预留向下折叠的空间,每侧的下部支撑与起拱支撑之间合页安装处也预留有向内折叠的空间。
所述的在拱顶支撑、起拱支撑、下部支撑的外侧整体包裹有一层支撑面板,支撑面板为分段结构,各段之间采用插销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各个支撑件均采用厚钢板制成,底部采用链杆辐条传动方式,完全可以承受上部夯土以及夯土的震动力。2)在物理模型建成后可以将该支撑装置抽出,且完全不影响物理模型的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外观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外观前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横向支撑通道10的外观前视图;
图4是图3中的横向支撑通道10的外观左视图;
图5是图3中的横向支撑通道10的外观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支撑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塌落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链杆辐条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20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泵式的液压助力转向实训台
- 下一篇:一种空间转换床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