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柴笼的驳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4492.3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娜;卓志雄;谢雨纾;黄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A01G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流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 固定木桩 石头层 河床 水流冲刷 抗风浪 土工布 木桩 坡面 扦插 穿插 稳固 侵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柴笼的驳岸结构,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河床底部的大石沟,在大石沟内设置有用以防止河床被水流冲刷的大石头层,在大石头层与大石沟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在驳岸的坡面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柴笼,在柴笼的底部设置有扦插木桩,在柴笼内穿插有固定木桩。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简便,能通过使用固定木桩对柴笼进行固定,进而使驳岸更加稳固,抗风浪侵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柴笼的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城市生态的重视,城市中的硬质驳岸逐渐被以自然式为主的生态驳岸取代。生态驳岸的设计既增强了景观的美感性,又加强了其生态性,给人们创造了一种舒适的游憩环境。但是,在一些水流较急的河段,自然式的驳岸通常造成河流的侵蚀与冲击,导致驳岸结构被破坏,泥沙淤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简便的基于柴笼的驳岸结构,能通过使用木桩对柴笼进行固定,进而使驳岸更加稳固,抗风浪侵蚀。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柴笼的驳岸结构,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河床底部的大石沟,在大石沟内设置有用以防止河床被水流冲刷的大石头层,在大石头层与大石沟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在驳岸的坡面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柴笼,在柴笼的底部设置有扦插木桩,在柴笼内穿插有固定木桩。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木桩为活体树木。
进一步的,所述柴笼为枝条捆。
进一步的,在柴笼上表面设置有疏松土壤层。
进一步的,活体树木以垂直于驳岸坡面的角度插入柴笼下方的土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柴笼配合活体树木对驳岸进行防护,替代传统的水泥硬质驳岸,实现生态驳岸结构,增强驳岸的生态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大石沟;11-大石头层;12-土工布;20-凹槽;30-柴笼;40-扦插木桩;50-固定木桩;60-疏松土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柴笼的驳岸结构,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河床底部的大石沟10,在大石沟10内设置有用以防止河床被水流冲刷的大石头层11,在大石头层11与大石沟10之间设置有土工布12,在驳岸的坡面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有凹槽20,在凹槽20内设置有柴笼30,在柴笼30的底部设置有扦插木桩40,在柴笼30内穿插有固定木桩50。使用柴笼30配合活体树木对驳岸进行防护,替代传统的水泥硬质驳岸,实现生态驳岸结构,增强驳岸的生态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木桩50为活体树木。
本实施例中,所述柴笼30为枝条捆。
本实施例中,在柴笼30上表面设置有疏松土壤层60。
本实施例中,活体树木以垂直于驳岸坡面的角度插入柴笼30下方的土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4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利的导流截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活栅栏墙护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