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雏鸡加工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6906.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4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王克佳;曹耀文;孔令剑;贾晓敏;李爱涛;张鑫;王建冬;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B5/00;B65G47/90;B65G43/08;B65G45/10;A61D1/00;A61D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雏鸡 环形输送装置 工位 装箱 装载箱 第一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 加工工位 装夹工位 断喙 装载 注射 反向输送 方向相反 工位布置 循环利用 周向间隔 位置处 空置 两组 装夹 转运 加工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雏鸡加工处理系统,以对装载箱内的待处理雏鸡进行加工,其包括环形输送装置,绕环形输送装置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加工工位,每组加工工位包括顺沿环形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顺次布置的装夹工位、断喙工位、注射工位和装箱工位,以将从装载箱内取出的待处理雏鸡依次进行装夹、断喙、注射和装箱操作;多个第一输送装置分别连接于相邻的装夹工位和装箱工位之间,且输送方向分别与环形输送装置对应位置处的输送方向相反,以输送空置的装载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雏鸡加工处理系统,各工位布置合理,并且设有第一输送装置反向输送控制的装载箱,有利于装载箱循环利用,可提高雏鸡加工及转运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雏鸡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雏鸡加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养殖业对禽类加工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以下以对雏鸡进行加工处理的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单工位断喙装置是利用机械、激光、红外等技术,仅给雏鸡进行断喙操作的断喙装置,其作用相对单一,无法对雏鸡的后续工序进行自动化处理,如对雏鸡的疫苗注射、雏鸡的装箱以及装车等工序,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还有一种集断喙、注射于一体的雏鸡加工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断喙、疫苗注射等工序,相对单工位断喙装置而言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功能也相对齐全,能够满足养殖业的正常需求。该装置一般单独布置于断喙注射车间,并设有装车车间以对处理完的雏鸡进行装箱等操作。然而,该种处理方式对小鸡进行装箱、装车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人工不停的在断喙注射车间和装车车间往返,以对雏鸡进行搬运、装车等操作,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无形中不仅增加人工成本,还浪费时间,增加养殖场的压力。
此外,断喙注射及装车等工序分开的处理模式,导致断喙及注射设备都必须裸露在断喙注射车间,因此会出现断喙注射车间里雏鸡绒毛满天飞的现象。由于雏鸡绒毛非常微小,因此导致车间卫生及设备卫生极难清理,而且小部分的雏鸡绒毛还会随人体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存在不小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雏鸡加工处理系统,以提高雏鸡加工处理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雏鸡加工处理系统,以对装载箱内的待处理雏鸡进行加工,其包括:
环形输送装置,绕所述环形输送装置的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加工工位,每组所述加工工位包括顺沿所述环形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顺次布置的装夹工位、断喙工位、注射工位和装箱工位,以将从所述装载箱内取出的待处理雏鸡依次进行装夹、断喙、注射和装箱操作;
多个第一输送装置,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装夹工位和所述装箱工位之间,且输送方向分别与所述环形输送装置对应位置处的输送方向相反,以输送空置的所述装载箱。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送装置,用于构成至少两个所述装箱工位之间的串接,以输送装载有处理完毕雏鸡的装载箱。
进一步的,其一的所述装箱工位经由多个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分别与其余的所述装箱工位连接,以将其余工位的装载有处理完毕雏鸡的装载箱输送至其一的所述装箱工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输送装置,且每个所述装夹工位分别匹配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以将装载有待处理雏鸡的装载箱输送至匹配的所述装夹工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上料机器人,每个所述第三输送装置的入料端分别匹配有至少一个所述上料机器人,以将装载有待处理雏鸡的所述装载箱搬运至匹配的所述第三输送装置的入料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两个自动分料机构,每个所述第三输送装置的入料端分别匹配有至少一个所述自动分料机构,以选送合适的待处理雏鸡至空置的装载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6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