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苗木生长基的随动切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3420.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0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吉喜;田美荣;王志学;李志江;牛建辉;梁会;吴楠;乔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恩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4/60 | 分类号: | A01G24/60;B26D1/18;B26D5/08;B26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马东伟;龚颐雯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苗木生长 生长基 随动切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双向气动 马达 破损 变形 随动切割装置 导引装置 电器控制 定长切割 切断机构 切断结构 切割过程 切割锯片 匀速运动 自动切断 切割锯 支撑架 移动 折断 基时 随动 挤压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苗木生长基的随动切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自动切断苗木生长基,在切断苗木生长基时无法实现按照需要定长切割,因挤压造成生长基破损的技术问题。本命的随动切断装置具有机架、随动支撑架、生长基导引装置、切断机构、电器控制机构,切断结构上设置双向气动马达时,切割过程中,双向气动马达以与生长基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实现切割锯主动跟随生长基移动。本实用新型中苗木生长基的随动切割装置制作结构简单、成本低,防止苗木生长基在切断过程中的破损、变形,同时也能够防止切割锯片的变形、折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苗木生长基的随动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扩大。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我国已经实施了一大批生态修复工程包括退牧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沙化草原治理工程,但因修复物种成活率、生长受限,出现“小老树”现象或大面积死亡现象。为提高修复物种的成活率,给修复生态环境的苗木提供充分的水肥养分,已经开发了一种具有锁水保肥功能的苗木生长基,该苗木生长基能够满足沙地苗木正常生长需求,极大地提高了沙地苗木的成活率,增强了生态环境修复的能力。
现有的苗木生长基仍然采用人工及半自动化作业,制作苗木生长基的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及时满足当下生态环境修复的需求。制作苗木生长基的混合物料经过机械挤压成型之后,形成中空的连续的圆柱形生长基,需要根据种植苗木的实际需求对中空的圆柱形生长基进行定长切断,现有的采用人工切断的方式,造成中空的生长基破碎、损毁,并需要多个人协同操作,特别是苗木生长基含有大量的破碎的秸秆,给切断中空的生长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型后的中空圆柱形生长基的破损率更高。此外,切断生长基时时,秸秆承受切割所施加的力时会使生长基变得蓬松,切断后的苗木生长基在淋雨、泡水之后更容易开裂,无法投入生态修复的应用。
基于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切断中空的连续苗木生长基时能够不影响苗木生长基紧实度,降低生长基的使用破损率,成本低、结构简单的苗木生长基切断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的、降低苗木生长基破损率的苗木生长基随动切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苗木生长基的随动切断装置具有机架1、随动支撑架2、生长基导引装置、切断机构4、电器控制机构5;其中:
所述机架1设置有两平行导轨13,所述随动支撑架2在所述导轨上纵向往复移动;
所述随动支撑架2包括导向轮21、导向支撑板22、横梁23、外框立架24,所述导向支撑板22设置在所述横梁23的左右两侧,与所述横梁2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轮21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撑板22下侧,所述外框立架24固定所述横梁 23上方;
所述生长基导引装置设置有引导轮支撑架32,所述生长基导引装置3通过所述引导轮支撑架32沿生长基移动的方向固定在所述外框立架24上,所述引导轮支撑架32的中心与待切割的苗木生长基的纵向中心线一致;
所述切断机构4具有双向气动马达43,所述切断机构在所述双向气动马达 43的带动下切断苗木生长基,并在切割完成后远离苗木生长基;
所述电器控制机构5具有可控制面板,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可控制面板上设置电机开关按钮和马达调节按钮,电机开关按钮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关闭,马达调节按钮可按照修复物种所需生长基长度,定时启动所述双向气动马达43,将苗木生长基按照需求切割为预定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恩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恩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34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