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7875.4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8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尚进;戚海峰;李炜;姜贞强;李瑜;王滨;陆南辛;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板 环板 螺栓 密封橡胶 不良气体 单桩基础 海上风机 内部密封 钢管桩 螺栓孔 风机 穿过 本实用新型 电气设备 风机基础 风机检修 密封螺栓 密封环 外圆周 塔筒 腐蚀 扩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通过在环板与内平台板之间的螺栓部分的外圆周设有密封环,从而密封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的间隙,避免钢管桩内部处于内平台板下方的不良气体穿过螺栓孔向塔筒内扩散,此外,可以在内平台板与环板的接触面上且处于螺栓所围绕成的圆周的内侧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橡胶,也可以在内平台板与环板的接触面上且处于螺栓所围绕成的圆周的外侧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橡胶,或者同时分别设置一圈密封橡胶,从而避免钢管桩内部处于内平台板下方的不良气体穿过内平台板与环板相接触的缝隙,避免对风机检修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防止风机内电气设备腐蚀损坏,提高风机基础及风机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
背景技术
海上风力发电因其具有风速高、有效发电小时数长、不占用陆地资源等优势,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单桩基础作为海上风电工程领域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其结构简单、施工快捷、性价比高;一般采用直径4~6 m的钢管桩垂直打入海床。根据风机厂家电气设备放置和进行法兰螺栓安装工作需要,往往在单桩风机基础中设置内平台。以往工程中常用的内平台结构由牛腿、内平台板和环板构成,其中,环板由若干小环板拼成。钢管桩沉桩完成后,在焊接于桩内壁的牛腿上搁置靠近桩壁的若干个环板和中心的内平台板,在环板与桩内壁间、环板之间、环板与中心内平台板之间以密封胶封堵。但以上部位的密封质量难以保证,效果较差,常导致桩体内部内平台板下方带有臭味气体向上泄漏,风机塔筒内检修环境恶劣。根据场区环境不同,有时逸出的为腐蚀性气体,会对内平台以上的电气设备造成一定损坏,影响风机的正常使用,给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包括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内侧设有环板,所述环板焊接至钢管桩内壁上,所述环板上沿着其圆周设置一圈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用于穿过螺栓固定设置在环板上方的内平台板,所述螺栓在环板与内平台板之间的部分的外圆周设有密封环,所述内平台板下方在内平台板与环板的接触面上且处于螺栓所围绕成的圆周的内侧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橡胶。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内平台下方在内平台板与环板的接触面上且处于螺栓所围绕成的圆周的外侧的位置还设有一圈密封橡胶。
优选地,所述钢管桩内设有多个牛腿板,所述牛腿板焊接在钢管桩内侧壁上,所述牛腿板上设有环板,所述环板与牛腿板顶部焊接。
优选地,所述牛腿板为18~30个且沿着钢管桩的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螺栓为60~80个且沿着内平台板的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内平台板设置在钢管桩上顶法兰的下方1.2~1.5 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通过在环板与内平台板之间的螺栓部分的外圆周设有密封环,从而密封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的间隙,避免钢管桩内部处于内平台板下方的不良气体穿过螺栓孔向塔筒内扩散,此外,可以在内平台板与环板的接触面上且处于螺栓所围绕成的圆周的内侧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橡胶,也可以在内平台板与环板的接触面上且处于螺栓所围绕成的圆周的外侧的位置设有一圈密封橡胶,或者同时分别设置一圈密封橡胶以增强密封效果,从而避免钢管桩内部处于内平台板下方的不良气体穿过内平台板与环板相接触的缝隙,避免对风机检修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防止风机内电气设备腐蚀损坏,提高风机基础及风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内部密封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的内平台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7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