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深度放电碱性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1215.1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3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华荣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覆 碱性电池 本实用新型 导体 电池本体 电池壳体 绝缘材料 深度放电 正极电极 电极壳 阳极片 隔膜 密封圈 电池 电化学腐蚀 电解液泄露 隔离密封圈 阳极混合物 电池内部 顶部设置 放电性能 负极电极 环绕包覆 绝缘密封 内部设置 使用寿命 输出电流 阴极膜层 有效解决 成片状 绝缘片 密封性 多层 叠加 压制 压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深度放电碱性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的端部包覆有正极电极盖,导体的外侧环绕包覆有阳极片,隔膜的外侧包覆有阴极膜层,隔离密封圈的外侧包覆有电极壳,电极壳的外侧包覆有绝缘片,导体顶部设置有顶部绝缘材料,顶部绝缘材料位于正极电极盖和阳极片之间,底部密封圈的底部设置有负极电极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层的绝缘密封隔膜,提高了电池内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通过将由锌为主的阳极混合物压制成片状叠加压缩至电池本体的内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解液泄露导致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且同时增大了电池的输出电流,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碱性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涉及一种耐深度放电碱性电池。
背景技术
碱性电池亦称为碱性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碱锰电池,是锌锰电池系列中性能最优的品种,不但适用范围大,且使用范围广。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放电深度,放电深度的高低和二次电池(蓄电电池或充电电池)的充电寿命有很深的关系,当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越深,其充电寿命就越短,会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变短,同时现有技术中因电池深度放电,易使电池的电阻比较大,使得电池的放电量很小,易造成电池本体内部电解液泄露而造成电化学腐蚀的现象,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急需一种可耐深度放电碱性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耐深度放电碱性电池,提高了电池内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通过将由锌为主的阳极混合物压制成片状叠加压缩至电池本体的内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解液泄露导致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且同时增大了电池的输出电流,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碱性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耐深度放电碱性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部包覆有正极电极盖,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中央设置有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环绕包覆有阳极片,所述阳极片的外侧包覆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侧包覆有阴极膜层,所述阴极膜层的外侧包覆有隔离密封圈,所述隔离密封圈的外侧包覆有电极壳,所述电极壳的外侧包覆有绝缘片,所述导体顶部设置有顶部绝缘材料,所述顶部绝缘材料位于正极电极盖和阳极片之间,所述导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密封圈,所述底部密封圈的底部设置有负极电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电极盖与负极电极盖通过导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阴极膜层主要由二氧化锰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层的绝缘密封隔膜,提高了电池内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通过将由锌为主的阳极混合物压制成片状叠加压缩至电池本体的内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解液泄露导致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且同时增大了电池的输出电流,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碱性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电池壳体;2、正极电极盖;3、导体;4、阳极片;5、隔膜; 6、阴极膜层;7、隔离密封圈;8、电极壳;9、顶部绝缘材料;10、底部密封圈;11、负极电极盖;12、绝缘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华荣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华荣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1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返修极群脱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自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