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1715.5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4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迎春;孙昌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重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5 | 分类号: | H02K11/25;H02K9/06;H02K5/04;H02K5/20;H02K11/05;H02K1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风叶 转子组件 转轴 直流电机 温控器 内置 本实用新型 换向器组件 定子组件 固定设置 出风孔 进风孔 双风叶 改善散热结构 散热效果 输出功率 侧壁处 内壁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换向器组件和转轴,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伸出机壳外,转子组件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中部,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外部,换向器组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转子组件的旁侧;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第一散热风叶、第二散热风叶和温控器,第一散热风叶套设转轴且位于转子组件的上方,第二散热风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转子组件的下方,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机壳的内壁;机壳的侧壁处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孔与第一散热风叶对应设置,出风孔与第二散热风叶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温控器和第一散热风叶内置,改善散热结构,提高散热效果,使得直流电机可以维持输出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串励电机是一种目前已经应用非常广泛的电机,它的优点是由于它转速高、起动力矩大、体积小、重量轻、不容易堵转、适用电压范围很广,可以用调压的方法来调速,简单且易于实现。因此,现有技术中经常会将串励电机运用在咖啡机、榨汁机或者搅拌机内,作为动力输出装置。然而串励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通病,例如噪音问题和扭力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采用直流电机去代替串励电机,从而实现具有大扭力,小噪音的优点;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中的直流电机散热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在直流电机长期工作的过程中,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电机的输出功率下降。
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内置双风叶的直流无刷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双风叶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换向器组件和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伸出机壳外,所述转子组件固定设置在转轴的中部,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并套设于转子组件外部,所述换向器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旁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第一散热风叶、第二散热风叶和温控器,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套设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套设于转轴且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下方,所述温控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前端的前端盖和固定设置在机壳本体后端的后端盖,所述机壳本体选用无缝钢管制得,所述机壳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进风孔,所述前端盖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风叶对应设置的出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孔为圆形斜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风叶选用轴流风机,所述第二散热风叶选用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对应设置的磁钢和将磁钢固定于机壳内壁的磁铁固定片。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转子铁芯和卷绕于转子铁芯的若干漆包线。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组件包括碳刷架、PCB板、碳刷筒、碳刷和换向器,所述碳刷架安装于第一散热风叶和转子组件之间,所述PCB板固定连接所述碳刷架,所述碳刷筒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转轴的两侧,并与所述PCB 板连接,所述碳刷设置在碳刷筒内,所述换向器套设于所述转轴且位于两所述碳刷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还设有整流桥,整流桥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重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重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1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刷直流电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马达的热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