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4909.0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4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国;吴桂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永优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70 | 分类号: | B29C49/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针 底模 模架 顶针孔 脱模机构 瓶柱 顶针板 倾转 本实用新型 模具领域 竖直设置 成型区 贯穿孔 滑动 掉落 脱模 落差 偏离 脱离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包括模架,所述模架的上侧设有底模,所述底模上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第一侧顶针孔,所述模架上设有与第一侧顶针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侧贯穿孔,所述第一侧顶针孔内设有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沿第一侧顶针孔滑动,所述底模的下侧还设有顶针板,所有所述第一顶针均固定在顶针板上。通过设置偏离底模中心的第一顶针,第一顶针顶起工件时会使工件发生倾转,脱离成型区,落至底模旁侧的模架上,从而完成脱模,采用此种方式不需要人力,工件发生倾转时落在模架上相比自重掉落的落差小,对工件造成的损害小。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
背景技术
采用吹塑模具生产塑件免不了需要将塑件从模具中取出,现有取出塑件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类是人手取出,存在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的问题;第二类是利用自重掉落,此种方式落料处与成型腔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落差,对塑件存在一定的损害;第三类是通过机械手取出,存在导入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该自动机构使得落料成本较低且对塑件的损伤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包括模架,所述模架的上侧设有底模,所述底模上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第一侧顶针孔,所述模架上设有与第一侧顶针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侧贯穿孔,所述第一侧顶针孔内设有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沿第一侧顶针孔滑动,所述底模的下侧还设有顶针板,所有所述第一顶针均固定在顶针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上还设有第二侧顶针孔,所述第二侧顶针孔与第一侧顶针孔关于底模中心对称,所述第二侧顶针孔内设有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下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紧靠第二顶针、另一端紧靠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的上侧还设有限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顶针的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弹簧安装在凹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紧靠凹槽的上侧面、另一端紧靠顶针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架上还设有卸料板槽,所述卸料板槽位于第二顶针孔远离第一顶针孔的一侧,所述卸料板槽内设有活动卸料板,所述活动卸料板的一端铰接在卸料板槽内,所述活动卸料板的另一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紧靠活动卸料板、另一端紧靠卸料板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卸料板上还设有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偏离底模中心的第一顶针,第一顶针顶起工件时会使工件发生倾转,脱离成型区,落至底模旁侧的模架上,从而完成脱模,采用此种方式不需要人力,工件发生倾转时落在模架上相比自重掉落的落差小,对工件造成的损害小。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脱模机构的瓶柱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针未顶出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针顶出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永优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永优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4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