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4999.3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1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80;A01K63/06;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谭月萍;黄启行 |
地址: | 530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卵 培育箱 罗非鱼 育苗 繁殖培育装置 鱼卵收集 产卵池 水管 培育 本实用新型 水位控制 投料装置 存活率 孵化率 进水管 输送管 溢出口 产卵 投料 孵化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属于鱼培育领域,包括进水管、投料装置、若干个产卵池、水位控制溢出口、输鱼卵水管、输鱼卵汇集水管、鱼卵收集箱、培育输送管、初生苗培育箱和成长育苗培育箱。通过设置了产卵池,可以营造一个更加适合红罗非鱼产卵的环境,同时设置了鱼卵收集箱、初生苗培育箱和成长育苗培育箱,把鱼产的卵进行与鱼隔离,可以更好的对鱼卵进行保护,同时给鱼卵提供一个更加适合孵化的环境,提高鱼卵的孵化率,同时把初生的育苗和成长的育苗进行分开培育,更加方便投料和提高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红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称红罗非鱼。也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鲷,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罗非鱼为一种中小型鱼,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它在12-40℃的水中均能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现在罗非鱼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罗非鱼鱼苗的喂食方式为自由采食,且在罗非鱼放苗前需要进行试水,养殖人员通常采用塑料盆或泡沫箱完成试水过程,在试水过程中,塑料盆或泡沫箱漂浮在养殖池内,其稳定性难以控制,会影响试水操作。
传统的养殖池结构简单,不能满足罗非鱼的养殖需求,罗非鱼进行育苗之后,随罗非鱼个体的增大,需进行分塘饲养,传统的分塘方法仅是进行数量上的分割,而且分塘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会有连续阴雨天的情况出现,会出现漫塘的现象,传统的排涝方法效率不高,且污水易发生逆流,造成养殖池内的水质污染。
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从而使得红罗非鱼产卵后的存活率非常的低,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存活率高的繁殖培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解决现有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存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红罗非鱼繁殖培育装置,包括进水管、投料装置、若干个产卵池、水位控制溢出口、输鱼卵水管、输鱼卵汇集水管、鱼卵收集箱、培育输送管、初生苗培育箱和成长育苗培育箱,
所述进水管设置在若干个产卵池上,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与外部自来水管连接,所述投料装置设置在产卵池的上端,所述输鱼卵水管设置在产卵池的一侧,所述水位控制溢出口设置在输鱼卵水管上,所述输鱼卵汇集水管与输鱼卵水管连接,所述输鱼卵汇集水管的输出端设置在鱼卵收集箱内,所述初生苗培育箱通过培育输送管与鱼卵收集箱连接,所述成长育苗培育箱通过培育输送管与初生苗培育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产卵池、初生苗培育箱和成长育苗培育箱上方均设置有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上设置有投料开关。
进一步地,投料装置设置为漏斗型结构,所述投料开关设置在漏斗型结构底部,所述投料开关为旋转开关。
进一步地,输鱼卵水管设置为“几”子结构,所述输鱼卵水管的输入端设置有格网,所述水位控制溢出口设置在“几”子结构的顶端。
进一步地,水位控制溢出口上设置有鱼卵过滤网,所述鱼卵过滤网设置在水位控制溢出口的顶端。
进一步地,输鱼卵水管上设置有输鱼卵管开关,所述输鱼卵管开关为旋转开关。
进一步地,鱼卵收集箱外侧设置有加热层,所述鱼卵收集箱内侧设置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保护层上设置有若干个水交换孔,所述水交换孔上设置有鱼卵格网,所述保护层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培育输送管上设置有培育输送管开关,所述培育输送管开关设置为手动旋转开关或者电子开关。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学院,未经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4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气装置以及鱼缸
- 下一篇:一种泥鳅养殖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