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9038.1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9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顺;郭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2B11/00;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盐碱地 主沟 网袋 循环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 排水支沟 依次排列 混合层 煤渣层 海绵 湿地 雨水 雨水资源化 除盐效率 景观效果 有效运行 净化 出水口 过滤层 坡度 修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盐碱地(6),以一定的坡度在较低的一侧修建排水主沟(2),排水主沟(2)两侧分别梗(1)和盐碱地(6),在盐碱地(6)上设有排水支沟,排水支沟的出水口与排水主沟(2)相连,排水主沟(2)的盐碱地(6)一侧设有依次排列的网袋(3)、煤渣层(4)和混合层(5),排水主沟与湿塘或雨水湿地相连通。与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排列的网袋(3)、煤渣层(4)和混合层(5)的过滤层,除盐效率高达90%,有效运行时间高达5年。排水主沟通过与湿塘或雨水湿地相连,可以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同时为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2、伤害植物组织;3、影响植物正常营养;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盐碱地排盐降碱种植法主要是指通过管道排降、物理隔离、有机肥调和、 耐盐碱植物搭配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种植绿化植物。所以要对盐碱地的盐度和监督进行改良,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现有的排盐管分布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的管理,且排盐效果不好,水不能回收利用,所以水资源浪费严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对水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即“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当下雨时能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集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当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装置设施,大多是集中在城市内部居住区的小型装置,如透水道路,蓄水屋顶、蓄水花园等,但是,对于涉及广大种植土地尤其是盐碱地的雨水及灌溉水蓄留及净化再利用的装置设施很少。同时,近年来下沉式绿地、透水道路等发展迅速,但应用仍很狭窄,并且填料较单一,虽然渗水能力较强,但却难以对雨水进行净化,其所蓄集的雨水往往只是经过土地、填料的初步过滤,水体仍为污染的初期雨水,导致水体的再利用受到限制,流入河流、湖泊也会造成富营养化污染。
中国专利申请CN106592732A公开了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但是,该系统主要是通过把盐碱地降雨的蓄集、净化、利用纳入到整个海绵城市的水循环。而没有考虑盐碱地降雨通过蓄积之后原地利用,由此导致管网的压力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通过盐碱地降雨通过蓄积之后原地利用,极大的降低了管网的压力。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盐碱地排水蓄留、净化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盐碱地(6),以一定的坡度在较低的一侧修建排水主沟(2),排水主沟(2)两侧分别梗(1)和盐碱地(6),在盐碱地(6)上设有排水支沟,排水支沟的出水口与排水主沟(2)相连,排水主沟(2)的盐碱地(6)一侧设有依次排列的网袋(3)、煤渣层(4)和混合层(5),排水主沟与湿塘或雨水湿地相连通。通过排水主沟的海绵功能,一方面可以降低排水主沟中的盐含量,另一方面,排水主沟通过与湿塘或雨水湿地相连,可以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同时为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净化剂包括40~60体积%沸石、40~60%体积土壤,所述混合层(5)包括20~40体积%蒙脱石颗粒和60~80体积%腐殖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袋(3)的平均厚度为20~40厘米,所述煤渣层(4)的厚度为40~60厘米,所述混合层(5)的厚度为15~3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9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